周末降息 周末降息的概率及事件真相(央行周末放大招)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25 01:33:24
分享:

市场普遍将这一举动解读为降息,但很明显,新LPR形成机制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降息,令人对这一“降息”的目的、预期效果和影响感到疑惑。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回答市场的普遍担忧。

什么是LPR

LPR的全称是贷款优惠利率,或贷款优惠利率,是指金融机构为最优质客户实施的利率,可视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其他贷款参考多个指标,根据LPR上下浮动。

调整前,LPR是由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联合报价组建的。这10家银行中,国有银行5家,国有股份制银行5家。没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缺乏代表性。LPR组建机制调整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新增了Xi安行、泰州行、上海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卫中银行、网商银行,分别是2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外资银行、2家互联网银行,弥补了过去代表性不足的不足。

本次降息将会达到那些预期效果

为什么普遍认为这次LPR调整实质上是降息,主要是因为报价方法的改变。过去,LPR报价主要是指基准贷款利率,但这次改为以MLF利率为基础增加报价。现行基准贷款利率为4.35%,而最新MLF利率为3.3%,差额超过100BP,故解读为降息。

虽然在上一轮利率改革中,商业银行被赋予了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波动的选择权,取消了浮动价值范围的限制,但大多数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违约的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0.9倍,使得传导给企业的市场利率下降失效。

此次改革旨在打破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距,使利率的双重调控纳入一个轨道,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并且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市场利率的下降传导给借款企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

为什么要调整LPR形成机制

央行有关人员对此问题的回应,可以解读为“调整LPR形成机制,旨在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从而说明“降息”是有道理的。此时“降息”的选择与7月份刚刚发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有很大关系。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率、社会福利、m2等数据均低于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此外,全球普遍担心美国将进入衰退,美国两年期国债和十年期国债自2007年以来首次倒挂,被视为衰退的先行指标,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总统多次炮轰美联储降息以对冲未来经济衰退的风险。7月31日,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事实上,除了美国之外,今年已经有25个国家降息,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更是四次降息。可以说全球货币政策已经松动。

下行压力带来了降息的需求,而全球降息潮给我们留下了空降息,央行就选择了这个时机出台这个政策。

对我们的影响

央行明确表示,为了平稳过渡,现有贷款仍将按原合同执行,让背负房贷、车贷、消费贷款等各种贷款的读者暂时感受不到市场利率下降带来的好处。

对于新的贷款用户来说,LPR改革可能会降低借贷成本,但降低多少仍是个问题。首先,银行的资金成本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发放贷款时降低利率的意愿不会太强。其次,10%的违约基准利率是大多数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因此新LPR应与0.9倍的基准利率3.915%相比较;而且新LPR是建立在MLF的基础上的,如果加多了,降息的实际效果并不大。最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部分都不是优质客户,贷款给银行需要支付相应的风险溢价,因此很难将LPR衰落传递给这些企业。

所以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