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发财的人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为何这5个行业做到了逆势飞扬?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23 11:50:58
分享: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突然崩盘,开始了持续10年的“大萧条”。这期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整个美国经济都处于萧条之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别说发财了,就算能找到工作养家糊口,也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即便如此,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中,仍然有一些个人或行业可以逆风飞行,积累巨额财富。他们是谁?你是怎么做到的?

01 个人投资大师:奥德勒姆

许多投资者在1929年的股市崩盘中失去了一切,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华尔街的美好时光永远不会结束。在此之前,一位名叫Odle的投资者和他的一些合伙人通过投资公用事业公司,明智地将4万美元变成了数百万美元。但当时股市的唱衰趋势并没有让他们兴奋,反而让他们担忧。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股市可能即将上演一场血腥事件。所以在股市崩盘之前,他们克制住了继续炒股的诱惑,然后变现了所有的股票。

1940年的Odle。他可能是大萧条时期最赚钱的人。

当股市崩盘最终到来时,奥德勒手头上有数百万美元的现金。当时现金极度匮乏,非常令人羡慕。他开始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濒临破产的公司,然后整合或拆分他们的资产,以获得更多的现金。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模式,但是效果太好了,Odle最终成为了当时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1941年,《现代传记》杂志甚至宣称,奥德勒“可能是唯一一个在大萧条中发了大财的美国人”。

02 电影业

对于美国电影业来说,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过时了。仅仅两年前,1927年10月6日,美国刚刚上映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和第一部歌舞片《爵士歌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开创有声电影时代的爵士歌手的海报。

就在整个行业雄心勃勃,准备蓬勃发展的时候,失业率突然急剧上升,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大减少。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了奢侈品。受此影响,在经济危机初期,许多电影公司因观众不足而不得不关门,大部分盈利的电影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亏损。

大萧条时期,电影业成功地进行了反击。

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电影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激发,一系列对策出台。首先,电影院已经将票价降低了50%或更多。其次,一张电影票可以看两部电影。这些措施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观众的娱乐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而小电影公司靠推出快节奏低成本的电影生存了下来。

大萧条时期的电影宣传海报。

除此之外,影院老板也推出了更刺激的促销手段。在大萧条时期,电影院用礼物吸引观众是很常见的。比如在“晚宴之夜”促销活动中,任何参加活动的女性都可以得到一个免费的餐盘,一张用座位号抽奖的方式套现黄金的彩票,或者银制餐具等。虽然在1933年,美国的票房收入一度跌至4.8亿美元,但在1941年,这一数字慢慢上升到8.1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电影业的这些管理技能。

03 日用品行业:宝洁

对大多数消费品公司来说,大萧条是一场灾难,但当宝洁从这场磨难中走出来时,它的状况比1929年之前要好。肥皂巨头是如何战胜大萧条的?刚开始的时候情况很困难,因为各大杂货客户开始削减订单,库存开始积累。但宝洁后来意识到,即使在大萧条时期,人们也需要肥皂,那为什么不能从宝洁购买呢?

大萧条时期的宝洁肥皂生产线。

因此,P&G并没有为了削减成本而减少广告投入,而是积极寻求新的营销渠道,包括商业广播。它开始赞助一个家庭主妇的每日广播系列,家庭主妇是清洁公司的核心市场。1933年,宝洁公司推出了第一系列广播节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各地的女人很快就爱上了女主角——一个善良的寡妇。宝洁开始推出类似的项目来支持其其他品牌。到1939年,该公司已经制作了21个广播节目,创造了所谓的“肥皂剧”时代。

04 乐器行业:马丁吉他

就像电影一样,在经济低迷时期,乐器似乎是一个脆弱的行业,但受人尊敬的木吉他制造商马丁却通过一系列策略度过了大萧条。除了给员工降薪和每周工作三天之外,该公司还开始生产从小提琴零件到木制珠宝的产品。该公司坚持不向大零售商提供折扣的原则,这保持了其与较小经销商的关系,并巩固了该公司作为诚实卖家的形象。

大萧条时期的马丁吉他制作工场。

同时,马丁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开发新的更便宜的吉他类型,从而在市场上保持很高的声誉。“无畏派”就是典型代表之一。这把吉他更大更深,能发出更大的音量和更强的低音共鸣。1931年,马丁推出了他的第一把拱形吉他,公司也在他的吉他上使用了14件琴颈,从而彻底革新了它的设计。这些技术变革,加上马丁以合理的价格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吉他产品,帮助公司在大萧条期间保持了高销量。

05 啤酒酿造商

大萧条对美国各地的酿酒商来说尤其困难。因为从1920年到1933年,美国实行禁酒,生产和销售烈性酒是非法的。结果中国约有一半的啤酒厂倒闭,啤酒销量从1921年的3亿加仑下降到1932年的8600万加仑。幸存的酿酒厂正在挣扎,希望等到禁酒令被废除的那一天。为了熬过大萧条,他们普遍实施了一个策略——多元化。

禁酒令开始时,啤酒生产商不得不将库存饮料倒入下水道。

一些酿酒商开始经营奶牛场,出售肉类,或者涉足其他农产品行业。许多啤酒厂开始销售非酒精饮料,如姜汁啤酒。大萧条时期,300多家啤酒厂生产这种辛辣的软饮料。根据2005年对美国酿酒行业的调查,美国10大酿酒商中有8家是禁酒令前的品牌,他们都挺过了大萧条。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