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海 沙漠海水稻获成功 沙漠种植水稻挑战有哪些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10:30:58
分享:

在中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的经验,已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有效模板和最佳结合点之一。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海米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开始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包括海米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5月26日,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五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对第一批成熟品种进行了测产。国际水稻研究所专家负责人叶国友先生宣布,YCLJ59、YCYJ48、YCRN4H、YCSTU9712、YCLJ58五个品种测得产量分别为7.8041吨/公顷、7.4106吨/公顷、7.3076吨/公顷、5.952吨/公顷、4.8266吨/公顷,随后一段时间,海米队对逐渐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获得了四个超常规产量的品种这标志着海米团队在迪拜沙漠地区试验种植海米的阶段性成功。

沙漠地区种植水稻面临着许多巨大的挑战,包括昼夜温差过大、地下高盐度水位、湿度低、淡水缺乏、沙尘暴、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植资源缺乏等。比如迪拜6、7月份地表温度可达54摄氏度以上,昼夜温差可达30度以上。盐度高达1.6%的咸水在沙漠地下7-8米,地表为细砂,地下50度,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项目组不仅需要培育适合当地积温带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还需要采用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四维改良法”,开发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物保护体系,以节约淡水资源,避免次生盐渍化,建立土壤团粒结构和智能水肥循环,将沙漠变成人工绿洲。

据悉,四维提升技术还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技术,通过沙漠土地数字化改造,帮助当地建立先进的智能农业系统,为迪拜数字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谢赫殿下将与青岛海稻R&D中心合作成立“袁隆平中东北非海杂交水稻研究推广中心”,承担中东北非海稻品种试验、优化技术条件、技术培训、产业化推广等任务。与此同时,我们致力于用海米技术为整个阿拉伯世界服务,并解决该地区因贫困和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饥饿问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