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uki是什么牌子 铃木因为什么原因退出中国市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09:41:49
分享:

铃木退出中国市场

随着长安汽车宣布以1元人民币收购日本铃木和铃木中国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和10%股权,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得到了保障。

在汽车市场激烈的淘汰竞争中,铃木并不是第一个退出中国的外国品牌。此前,通用的欧宝品牌已经正式退出中国,而大众的SEAT也在中国市场留下了“两进两出”的故事,准备借江淮汽车的合资项目“三在宫”。韩国品牌双龙汽车与中国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之一的巨量汽车贸易合作多年,也上演了一场困局。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以下简称“FCA集团”)菲亚特品牌在中国的命运也备受关注。

今年前七个月,菲亚特在中国仅售出100多辆汽车

菲亚特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来自时任FCA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 Fiat Chrysler Group)首席执行官马尔乔(Malchow)在今年6月1日出席该集团投资者大会时宣布的未来五年战略计划。该计划中提到“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的生产规模将缩小,菲亚特还将考虑停止北美和中国的销售计划”。

近年来,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容乐观。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菲亚特的两款国产车飞翔和智悦的总销量仅为2273辆。今年前7个月,这两款车的销量分别为80辆和21辆。从今年年初开始,菲亚特4S在中国的许多门店已经停止销售上述两款车型。第一财经记者致电菲亚特4S的几家门店,证实了上述情况。但在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官网上,记者发现除了吉普品牌车型,还有菲亚特品牌飞翔和智悦车型推荐。

菲亚特在中国销售惨淡,说明该品牌处于边缘化地位。长期以来,菲亚特在中国汽车市场任重道远,早起赶晚市。菲亚特与南京汽车集团于1999年4月成立合资企业,共同打造南京菲亚特,至今已有20年。南京菲亚特时代,Palio、锡耶纳等紧凑型家用车在小型车、紧凑型车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由于车型更新速度较慢,南京菲亚特的市场地位逐渐被其他品牌挤压。到2007年12月,销量较低的南京菲亚特正式宣布退出市场。在其存在的近10年间,累计销量仅为16万辆左右。

但菲亚特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2010年选择与合资汽车制造经验较多的广汽集团合作东山再起。再次回归的菲亚特显然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推出了更年轻、更时尚的车型。2012年,国内首款飞翔车型投产。2014年,合资双方推出了ZY模式。随着这两款车型的生产,菲亚特在中国的销量逐渐增加,从2012年的9104辆增加到2013年的55108辆和2014年的68090辆。

然而,这种良好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很久。2014年,随着菲亚特完成对克莱斯勒的收购,FCA集团开始专注于全球吉普品牌的复兴。马州的思路很清楚,不仅是北美,中国市场,SUV已经是最受欢迎的车型了。这一战略转变使菲亚特在中国的发展再次陷入困境。

2015年,随着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旗下JEEP品牌国内项目启动,广州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销售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原合资公司更名为广州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汽车菲克”),股权相应变更。广汽集团仍保留50%的股份,菲亚特集团的股份由50%降至10%,其余40%归克莱斯勒亚太所有。克莱斯勒强力参与后,还会重点关注国产吉普。

随着国产产品的落地,JEEP品牌仅用3年时间就在中国市场实现了40万辆的销量。吉普在中国销量的快速增长也增强了FCA继续专注于该品牌的决心。FCA前Malchow曾公开表示,JEEP对FCA利润的贡献刚刚浮出水面。他希望JEEP未来占据全球SUV市场销售额的20%,帮助FCA集团实现2022年利润翻番的可能性。

吉普的国产菲亚特被置于冷场。自上述两款国产车型以来,广汽菲亚特没有推出全新车型,这被认为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在整合之后,JEEP和菲亚特品牌的渠道都接入了电网,同时后者在渠道上失去了独立性,成为了市场边缘的一根稻草。

许多跨国品牌输给了中国

两次进入球场后,终于被边缘化,菲亚特的命运无疑是尴尬的。Malchow是个精明的决策者,这在业内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拥有近10个子品牌的FCA集团来说,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要保证每个品牌的均衡发展和同步推进显然并不容易。马尔周一方面推动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合并,但同时也对FCA品牌的发展重点有明确的规划。专注于打造吉普和玛莎拉蒂以及电气化是他在今年6月1日资本市场日发布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从服从集团战略的角度来说,菲亚特“隐于雪中”也是一种相对理性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公司退出中国的数量逐渐增加。其中,通用的欧宝品牌在进入中国21年后已经淡出市场。2014年3月28日,通用进口品牌欧宝突然宣布:“出于欧宝总部的战略考虑,欧宝决定在2015年1月前逐步减少在华经销商网络,停止在华销售。”

欧宝作为一个创立于1863年,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汽车品牌,从1914年开始成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公司,1993年欧宝通过进口渠道正式进入中国。

虽然欧宝更早进入中国市场,但多年来很少有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其90%的市场销量长期以来都是由一辆SUV Andra支撑的。其他车型,如英夫斯特勒、萨芙蕾、美利奴羊和阿斯特拉GTC,几乎被忽略。2010年,欧宝中国高调宣布“五年复兴计划”,计划投资110亿欧元复兴品牌。“2013年,我们推出了四款车型,作为增强欧宝品牌在中国影响力的最后尝试。根据市场对这些产品的接受程度,我们认为我们不能再坚持投资欧宝品牌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停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通用承认欧宝在最后一战后不得不做出撤回品牌的决定。

SEAT在中国市场也失败了。作为大众的一个子品牌,西亚特上演了一个在全球最大市场两进两出的故事,而其他同道兄弟则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汽车就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with的主模型Ibiza,然后与Bird合作打造了第一款车型Inger。但由于销量不佳,这款车并没有在市场上造成太多的“水花”。

2012年,大众将SEAT引入中国市场,提前推出了SEAT Leon和Ibiza。虽然是进口车,但SEAT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有限,而且Leon和Ibiza的价格远高于同平台的高尔夫和POLO,所以这两款车并没有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2014年,销量惨淡的SEAT再次退出中国市场。

在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中国,上述品牌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产品陈旧,更新速度和节奏慢,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行动和决策缓慢,跟不上消费者转型升级的步伐。2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高速发展。基本上所有品牌都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爆炸式增长进入扁平化状态,市场的淘汰和差异化已经初具规模,上述品牌只是这个过程中最先被淘汰的。

为了在中国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汽车公司需要具备以下能力:首先,他们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国市场的多元化属性;其次,相应市场多元化的本土化能力和水平;第三,升级模式要快,要主动。

但是,虽然铃木、欧宝等品牌相继退出中国,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品牌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例如,铃木在印度和其他全球市场仍然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品牌,尽管它在中国失败了。在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铃木汽车以339亿美元的运营收入排名第348位,比上年上升25位。同时,在全球500强汽车公司中,铃木汽车的净利率达到了5.7%,优于大众、福特、起亚等汽车集团。

失去中国市场的SEAT将在2020年至2021年间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赛德将参与JAC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这将通过JAC大众的增资或奥迪股份公司(中国)向赛德的股权转让来实现。与前一个不同的是,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SEAT将专注于电动汽车,并希望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上一次相比,西亚特重返中国的战略似乎更加清晰,但前景有待时间验证。

铃木出于什么原因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还是其他市场?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汽车市场风向日新月异,铃木的惨败在于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快速调整。

除了日产、丰田、本田,其他日本汽车公司规模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型汽车公司必须在利基领域进行研究。斯巴鲁、马自达等品牌都有自己专属的技术路线,而铃木的技术路线则以汽车为主。

平价小型车在购买力小或者土地资源有限的市场潜力很大,比如铃木销量相对较高的印度和日本。中国早期的消费能力也很有限,但是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国内消费者需要更好的质量和更先进的技术型号,这显然与铃木这个主要的低端市场相冲突。

另一方面,消极的态度也让铃木糟糕的销量雪上加霜。

在铃木决定退出中国市场之前,昌河铃木销售的北斗仍然是日本市场的第一代产品,铃木和昌河的接触仅限于购买K14b发动机和剩下的两个动力总成。自2013年收购昌河以来,BAIC已表示将积极推动铃木推出新车型,深化双方合作。然而,在过去的四年里,北汽集团在北京与铃木就昌河铃木的问题进行了几次秘密会谈,但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没有就昌河铃木的未来发展达成战略协议。

放弃中国市场对铃木来说可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铃木要想改变中国市场,就要放弃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市场。在全面权衡下,铃木最终决定离开中国市场。

现在一些自主品牌向上发展,主流合资品牌开始降价。两个方面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汽车品牌。所以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品牌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铃木的退出,基本上敲响了外国汽车品牌退出中国的警钟。那么下一个铃木会是谁呢?这个不好说,但是退潮的时候,你可以看到谁在裸泳。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