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政策 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09:05:32
分享:

天津积极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振兴

当风从海上吹来,改革正在进行时——天津

直到希望的田野

——天津积极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振兴

10月21日上午9点,在滨海新区宁车峪北村的稻田里,承包人陈殿武正在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2300亩的稻田一片金黄,即将开放...

"今年是丰收年,亩产可达750公斤."看着丰收的稻田,陈典武笑着闭上了嘴。“这要感谢村委会利用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这个平台转让土地。转让是透明、公开、公平的,否则不会由我承包。”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沈红河兴奋地拿着稻穗说:“这片稻田已经完全荒废8年了。今年是第一次种。我们的村庄已经恢复成‘鱼米之乡’,这太好了。”

常驻干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锋介绍,宁车古北村集体土地面积约1.3万亩。以前对外承包一般都是内部操作,村民不知道,承包费低,不满。2017年,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在村里设立服务点,村委会将待转让的土地放在交易平台上公开出售,竞价成交,成绩优异。承包费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加。村民们非常满意。

“拿着稻田承包费。以前每亩300元。今年涨到500元,年承包费增长5%;2016年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2017年增加到600多万元。”沈红河掰着手指说道。

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凯介绍,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作为经市政府批准、市政府指定的唯一服务平台,已成为全国首家建立规范、系统、规范的市场网络和交易体系的农村产权交易所。2016年率先完成全国省(市)级“市-区-镇”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为了保证集体土地流转交易的公开、公平、透明,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采取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制度、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程序、统一收费标准六种统一交易模式,从而保障了村民的利益。今年1-8月,共流转村集体土地7.09万亩,市场平均溢价20.44%,农民增收5500万元。

在过去两年里,许多农民将其个人承包的土地转让给大农场主和合作社,这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风向标”。

今年秋天,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的村民非常平静。他们白天在工厂上班,下班回家休息。就像城市人的生活一样,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着在地里收集和种植。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诚诚笑着说:“这是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已经转让出去了,没有必要自己种。以前家家户户自己种承包地,效率不高。2017年村委会将承包的土地打包一次性转让给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让村民在企业打工赚钱。”

谈到承包地的转让,村民张树新非常高兴:“我家有4亩承包地,年租金4000元。我儿子和儿媳妇在工厂工作。两人月薪八千多,比以前强多了。”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任王凤兴表示,近年来,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农民将承包土地转让给大种植户和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他们在企业工作赚钱,一举两得。

为了大力支持农民进行承包地流转,天津市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地权属登记,发放承包经营权证59万份。目前,全市农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农民承包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大种植户、合作农场、大型农业园区。

金秋时节,静海区大邱庄盛宝粮食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节,无花果瓜成熟上市,每天迎来大批采摘游客。

“我们合作社从200户农民那里转让了800亩承包地,建了589个大棚,大规模种植优质蔬菜水果,效益非常好。去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净利润800多万元,成为天津放心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的负责人许广山高兴地说。

从2017年开始,冀州区全面实施宅基地有偿退出(流转)政策,拓展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径。闲置的家园恢复了生机,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鄞州区下仓镇西台河村村民朱福俊高兴地说:“我收回了一处闲置在家的宅基地空,得到了10万元的补偿,用家里的积蓄在政府专门提供的冀州新城买了一栋楼。价格特别优惠,每平米只要4500。”

“宅基地改革政策得到村民支持,25名村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村民们得到了补偿和积蓄,去漳州新城买折扣,搬房子,实现了在城市生活的梦想。”西台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炳泉说:“村里已经统一了现有的宅基地。”

为了复兴农村闲置宅基地,冀州区积极利用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契机,引导和支持农民有偿收回(流转)闲置宅基地,使其得到高效、经济、集约的利用。截至目前,该区共收回289户民宅进行复垦和绿化;215个家庭被转移到发展乡村旅游。

白墙灰瓦,大红灯笼高高挂...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冀州区夏颖镇团山子村的游客数量激增。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伯辉笑着说:“我村是个旅游村,但过去村里街道狭窄,没有停车场,游客很难进村。现在,20名村民已经带着赔偿金离开了他们的家园。村委会拆除了一些挡路的老房子,拓宽了道路,修建了停车场,自驾游人数成倍增加。该村还列出了一些收回的家园,并获得资金为村民的住宅建筑建造生活设施。"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里……”每天早上7点,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会准时在小芳坊峪村的大喇叭里播放,响彻整个山村...“我们村通过开展承包土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流转),激活了乡村旅游,改善了村民生活。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必须做到这一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凡全激动地说。

上海土地流转试点新模式:农民将经营权纳入村集体

姚金山表示,奉贤区股份制改革试点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将来,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保证的股息收入,而且如果合作社有盈余,还可以获得第二次股息。”

▲10月12日,在范纪伟经营的稻田里,收割早稻加工成大米。摄影/新京报记者陈京寿

10月,上海奉贤区,水稻已到了收获季节,连片稻田金黄。

几年前,大多数村民不再耕地。他们把耕地转让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或者转让给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村民每年每亩收租金。

根据奉贤农委(以下简称奉贤农委)提供的数据,奉贤区耕地面积35.73万亩,占上海全市的11.40%,是上海农业大区。

今年上半年,奉贤区启动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奉贤农委选择了五个村作为试点,分别是庄行镇新野村、西毒街杜南村、司徒安镇大桥村、凤城镇雁行村和祝新村。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格入股股份合作社,获得有保障的收入和二次分配。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五个村都采用村级自主经营模式,即村级股份合作制统一管理农民承包土地。

参与改革的奉贤农委工作人员姚金山(化名)告诉新京报,改革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关键是为长远发展铺路。今后应考虑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或引入工商资本共同发展。“目前还只是试点阶段。一是理顺股权和制度框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

土地承包权作价入股

包装好的大米放在新野村村民范纪伟的家里。这是用他种的80亩早稻加工而成,每斤能卖10-12元。

43岁的范纪伟在新野村长大。早年开出租车去了一家企业。2014年,他回到村里承包连片农田种植水稻,成为一名家庭农民。当时,新野村正在大力发展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将农民转让的土地出租给家庭农场和私营专业合作社。到去年,村里有9个家庭农场和4个专业合作社。

起初,范纪伟租用了143亩农田,后来增加到199亩。每年向村里支付每亩1450元的固定租金,并自主经营农田,自负盈亏。

然而,自今年7月以来,范纪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成为了村股份制改革后的合作社——上海新野村农业资源管理合作社(简称新野村合作社)的集体经营者,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家庭农民,而是新野村合作社聘用的农田管理者。

范纪伟身份的转变源于今年上半年奉贤区启动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根据奉贤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改革后的经营模式可采取村级股份租赁、镇级股份租赁、村级持股自营、村级持股联合经营、镇级持股联合经营六种模式。

奉贤农委改革工作人员姚金山表示,目前奉贤区五个试点村主要采取村级股份制模式,即农民成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级股份合作社将耕地划片交由集团经营者管理,每年向集团经营者支付管理费,并建立亩产基准,超额部分由股份合作社和集团经营者瓜分。“现在除了一些果林、蔬菜、养殖用地没有到期或者投资周期长的,还是保留租金的形式,其他的土地由村里的股份合作社收回。”

新野村合作社将2400多亩大米交给15个分组经营者管理。据范纪伟说,根据今年的合同,他仍然管理着他租的199亩大米。如果亩产达到1050斤的基准产量,他可以得到500元一亩的管理费,超过1050斤,他可以得到80%的收益。

杜南农村股份合作社制定的标准略有不同,以亩产1000公斤为基准。达到产量的,可以获得每亩450元的管理费收入,产量超过1000kg的,分割后的经营者收入可以减半。

用房租买饭比较清爽

“农民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只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方式。”姚金山告诉新京报记者,早在2013年,奉贤区就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统一流转。

据新野村副主任顾介绍,2010年,新野村开始让村民将承包的土地委托给村里统一流转。“在此之前,大多数村民都没有种植自己的土地,而是将土地私下租给外国人。”

其实早在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专家集中;1988年宪法修正案也正式承认了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这是第一次从政策和法律上放松农村承包地流转。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章第十条指出,“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

新野村68岁的村民马霍贤(音)记得,村民自发的土地流转大概是从1993年开始的,当时村里有很多外地农民租用土地,1997年和1998年成为普遍现象。

1997年,马霍贤还把自己家5亩地租给了外地人。他说,当时大米价格8毛/公斤左右,亩产800-900公斤,就是400元的利润。而且租出去,每亩都可以有300元的租金。

土地出租后,马霍贤买下了原属于村集体的农机队,自己经营,年利润2万元。

村民王,今年69岁。1991年前,他在附近的一家玻璃厂务农。玻璃厂倒闭后,他到处打零工,一个月挣五六百块钱。2007年,他不想再努力了,就把家里3.8亩地租了出去。租金从900元一亩开始,后来涨到1400元。

“宁愿拿房租去买饭吃也要更爽快。高中毕业后,儿子一直在外打工,从来没种过地。”

据奉贤区统计局统计,1981年至2017年,奉贤农村家庭工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70.72%;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70%以上。

据奉贤区统计局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投入大”等不利因素,农户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顾也认为,奉贤区地处上海郊区,村民外出打工的机会很多。但村里主要种植水稻,耕地收入低,所以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到2010年,不到30%的耕地是村民自己耕种的,农民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随着农民私有土地流转的日益普及,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据有关法律规定,新京报记者发现,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提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但被采访的村民表示,以前把土地租给外人的时候,可以找人租,不需要村里同意。姚金山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姚金山告诉记者,2013年调控土地流转,主要是因为当时农民自发流转非常普遍。有的村民与租客签订了八年、十年的合同,有的只是口头约定,比较混乱;而且承租人有各种米、西瓜、葡萄,非常零碎,不利于管理。

马萍2001年后担任新野村妇女主任。她的工作之一是调解矛盾,经常处理村民和外国人之间的矛盾。“比如洋户灌溉水稻,水溢出到旁边村民自留地的菜地里。菜浇死了,村民会有意见的。"

此外,许多转让的土地被用来种植蔬菜,这造成了农田环境的破坏。“种植更多蔬菜后,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贫瘠。一般一片地种三四年蔬菜,要换地方。”顾告诉新京报记者。

"当时,奉贤区的农田私自转让土地的现象相当普遍."姚金山告诉记者,2013年,奉贤区农委出台了《奉贤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暂行办法》,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自愿委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

之后全区陆续将耕地集中到村委会,接受村委会的监督管理。“种植者要租地,只能去村委会签合同。”

新野村和杜南村都提前两三年启动了村集体统一土地流转。到2013年,村里的耕地100%集中在村集体。

此时,中央在2013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奉贤区还在整个地区推广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新野村汇集了3155亩村民转让的耕地和1000多亩原属于村集体的耕地,其中2447亩水稻由5个家庭农场、4个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合作社经营。村民不再耕种土地,每年可以获得每亩1150元的租金。

杜南村从村民转让的2248亩耕地中拿出1850亩大米,其余的由村委会出租,用于私人种植水果和蔬菜。2015年,杜南村拿出了1850亩稻田中的970亩,开发了6个家庭农场。

为了进一步鼓励农民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2016年,奉贤区颁布了《奉贤区关于指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对自愿将全部土地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的60岁以上农民给予100元补贴。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出让的土地已经超过80%。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果林的承包期还没到,不能转让,其余的基本上都可以转让。”姚金山告诉新京报,奉贤目前有539个家庭农场和698个专业合作社。全区15.34万亩水稻中,百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13.98万亩。

适度规模经营,种粮有利可图。据范纪伟说,他每年种植199亩水稻的收入,不包括成本和农民的租金,可以超过10万元。

常年经营农业机械的马霍贤认为规模经营便于机械化作业。大规模作业后,水稻连片种植,他的两台收割机一次可以割80亩,方便多了,成本也降低了。“现在,我经营农业机械,每年净利润10万。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至少要多花2万。”

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姚金山介绍,在改革前,奉贤区的承包土地是由村里自己出让和经营,或者由村里租给家庭农场和私人专业合作社。普通村民不参与经营,每年只收租金,收入增长有限空。

事实上,奉贤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收入结构相对简单。根据CPPCC奉贤区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2017年上半年,奉贤区农民收入同比增长6.82%,比2016年同期增长3.22%,是2012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收入来源主要靠工作和养老。

姚金山表示,奉贤区股份制改革试点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将来,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保证的股息收入,而且如果合作社有盈余,还可以获得第二次股息。”

姚金山认为,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也符合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立”的改革方向,即实行集体所有制,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经营权。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提出,以发展农业经济为目的,允许承包人自愿共同投资土地承包经营权。此后,中央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权利。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总结农业产业化土地经营权试点运行经验,推进收入保障+每股分红模式”。奉贤区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基于这个文件的精神。

“根据谁种粮谁享受补贴的政策,过去各级政府种粮补贴到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目前试点村耕地由村里的股份合作制经营,补贴落到股份合作制身上。理论上,作为合作社的收入,以股息的形式返还给村民。”姚金山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每亩粮食补助212元,奉贤区每亩绿肥也补助300元,适度规模经营每亩补助500元,共计1012元。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种植水稻的收入较低,虽然补贴转移到了股份合作制,但是扣除种植成本、村民保底分红、集团经营者管理费等,盈余并不多。,而且很难进行第二次分红。

以杜南村为例。在1000kg/亩的产量基础上,集团经营者只要达到这个产量,就可以获得每亩450元的管理费收入,超出部分,集团经营者可以获得一半的收入。黄军告诉新京报,杜南村的水稻亩产量预计达到1200公斤,其中超额200公斤,股份合作社和子集团经营者对半分,也就是说,今年的杜南村股份合作社相当于亩产1100公斤大米。

据此,黄军算了一笔账,今年粮价1.5元,即卖粮收入1650元/亩。股改后,各级政府补助的1012元也进入了村合作社账户,合作社每亩种植水稻的总收入为2662元。扣除收割、化肥、农药等日常种植管理费用,每亩550元,灌溉管理费用,每亩200元,分组经营者管理费450元,村民保租1200元(与往年相同),每亩盈余只有262元。杜南合作社种植水稻1850亩,盈余48.47万元。

此外,杜南村今年有198亩土地出租给私人种植水果,租金收入为每亩1600元;扣除村民每亩1200元的保底租金,每亩盈余400元,共有盈余79200元。

如果把水稻种植的利润和果园租金的利润加起来,杜南农村合作社今年的利润是56.39万元。黄军告诉记者,在杜南村股份合作社,村民共有土地2248亩,占总股份的47%,即二次分红金额为26.5万元,理论上每亩可分117.8元。“今年我们不考虑第二次分红,用这笔钱投资明年的生产,购买农机。”

关键是为长远发展铺路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农民的土地已经转让给村集体,普通村民对股份制改革的感受并不太直观。也有家庭农户担心转行到集团运营商后的收入。

黄军坦言,如果不进行股份制改革,家庭农户会从村合作社租地,自主经营。每亩卖粮收入1800元,各级政府补助1012元也直接记入家庭农场账户。换句话说,家庭农户每亩总收入可达2812元;扣除日常管理费用550元,每亩土地租金和灌溉管理费200元支付给村,每亩利润862元。但改为集团运营后,收入就变成了450元的管理费,100斤大米分成150元的收入,比原来少了262元。

但黄军表示,由于今年是过渡期,村里会根据年底的实际收入,考虑适当增加集团运营商的收入。

新野村农副业主任顾告诉新京报,今年当村里与集体经营者协商利益分配时,原家庭农民的收入不会尽可能下降。

预计范纪伟今年每亩水稻产量将达到1100公斤。如果还是家庭农民,每亩收入粮食销售1650元,补贴1012元;扣除每亩700元的管理费用和1450元的地租,利润可达512元。成为集团经营者后,范纪伟计算的总收入与改革前没有太大差别。

然而,范纪伟说,如果可以,他想成为一名农民,经营自己的事业。“如果不改革,我每年只需要给村里交房租。其他的,费用自己控制。卖粮收入和补贴也记入我的账户,心里有底;现在,收入先分给村里,再分给我们。总的来说,我心里没有底。”

顾莫砺锋和黄军也在考虑如何解决农民家庭的担忧。他们都表示,今年年底,根据粮食实际收获情况,在保证村民保底分红的前提下,对管理良好的群体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保证他们的收入。“年初制定的分配计划是基础。到年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微调。”顾莫砺锋告诉新京报,该村将努力在村民分红和调动集体经营者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盈认为,采用设定最低亩产量和增加超额份额的机制也能起到激励作用,这比简单地让被雇佣者拿到固定工资要好。“主要问题是责任感。农业生产监管难,种植户严重不严重,差别很大。”

顾认为,目前有必要对奉贤区进行股份制改造,关键是为长远发展做好铺垫。现在土地相当于回到村集体。以后如果有大项目进来,就方便统一安排了,不用找家庭农户谈了。此外,如果工商资本想在村里发展农业,土地资源也可以作为合作社的资产与企业合作。“一是确定农民权益,理顺股份合作制机制。准备未来与工商资本合作。"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