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 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否则现状分析以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07:45:48
分享: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通常是不经任何处理就运到农村或农村,通过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建筑垃圾中还有很多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国内不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95%,甚至100%,而我国不到5%。工业经营模式是政府主导的“特许经营模式”,主要涉及建筑垃圾清运、再生产品生产和再生产品在提供服务和产品过程中的销售三个环节。

2016年8月,发布了《循环发展领导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布《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标准条件。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加强分类回收和分拣。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继续推广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粗细骨料和再生填料,并大规模应用于路基填料和路面底基层施工。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将建筑垃圾产生的建筑材料纳入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目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求纳入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垃圾回收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政府需要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相信在政府引导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筑垃圾回收行业的市场环境将更加活跃,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使建筑垃圾回收行业进入完全市场化、良性发展阶段,提升建筑垃圾回收行业的产业化水平。

1.“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

图表:“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普化工业研究院

二、“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颁布了《循环经济领导行动》。主要目标是:绿色循环和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循环生产模式全面实施,实现了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发展和产业循环结合。单位产出的物耗和废物排放量明显减少,循环发展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城市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典型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循环衔接的共生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与可再生资源回收有效衔接,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水平明显提高。

“循环经济先行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率将达到13% . "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1 .发布《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2.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标准条件,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份建设工作。3.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制定建筑垃圾分类标准,加强分类回收整理。4.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5.继续推广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粗细骨料和再生填料,并将其大规模应用于路基填料和路面底基层的施工。6.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将建筑垃圾产生的建筑材料纳入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目录。7.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求纳入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冶金渣、化学渣、赤泥、磷石膏、电解锰渣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强钢渣、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实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工业固体废物中战略稀有贵金属的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各种工业固体废物的协调利用。

建立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实施原料替代战略,引导生产企业提高再生原料比例。分类公布再生产品和原材料的标准和目录,建立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率先推动电工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提高再生原材料比例。推广建筑垃圾回收产品,支持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或道路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回收产品。促进散装固体废物替代建筑材料,限制开发类似的天然建筑材料。

在“十三五”国家重点项目“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2016-2020)中,科技部还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全产业链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筑垃圾精准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等重要课题。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技术导则》中,针对废弃物利用在砌体材料中的应用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预拌混凝土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评分规则如下:1。不低于30%但低于50%的,得60分;2.不低于50%但低于70%得80分;不低于70%,得100分。

行业对建筑垃圾回收的愿景是: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即积极扶持,也要做好监管,两头管,中间促,做好源头申报和审批,完善收费制度和标准,出台强制申请措施,为再生产产品开辟出路,培育市场条件。企业要认识到建筑垃圾回收的难度和复杂性,依靠技术和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用事实说服用户,以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获取利润。其次,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建筑垃圾与建设项目的关系,从规划设计一开始就注重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全程相互配合,平衡土方,做好场地分类,就地利用,降低资源化利用成本,加大宣传和示范力度,形成行业重视、全社会支持的局面,避免30年后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老路。

更多行业信息,请点击此处(2018-202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