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前景 习近平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01:39:32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建设,成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经济强国之一,人民生活普遍达到小康水平。

6月4日,在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和出席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了俄罗斯塔斯社和俄罗斯报纸的联合采访。

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问题时,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货物贸易和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6%,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0%。

中国经济稳定、积极的趋势更加明显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放缓,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一季度GDP增长6.4%,经济增速连续14个季度保持在6.4%-6.8%的区间,延续了近年来的平稳增长态势,国内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作用;就业继续增加。前四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9万个,居民收入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适度上涨2%;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发展方式正在转变,质量和效率正在提高,稳定和改善的趋势更加明显。

中国经济不变也不会变是大势所趋。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充分的支撑条件。

第一,资源潜力,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高学历高技能人力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市场主体;

第二,内生动力,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内需驱动。2018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76.2%;

三是发展活力。中国对R&D的投资位居世界第二,占经济总量的2.18%。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在增长;

第四,具有调控能力。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有很大的发展后劲、潜力和回旋余地,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k0/]我们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先后完成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