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什么?总部经济形成有什么意义?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4 20:40:44
分享:

为了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跨国公司上海地区总部等职能组织的集聚,扩大职能,提升能源水平,积极参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8月13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国公司上海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什么是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怎么来的?总部经济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随着商务园区和中央商务区的出现而发现的一种经济模式。由于单个产业的价值吸引,很多资源大规模汇聚,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经济区域,聚集在这个区域的高端,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在中国被称为总部经济,这个区域也相应地被称为总部基地。

总部经济的起源

总部经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而来,这就要求“最经济的原则”,即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通信、交通、金融、物流等系统高度发达,很多公司的办公空间趋向于生态绿色,绿地丰富,景观优美,分工细致高效的各种社会和物业服务。商务园区总部大楼不再是简单的建筑,由于规模大,也形成了新的经济平台。建设一个统一开发、统一物业服务的平台,会很快为企业运营搭建一个低成本的平台,对于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总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总部基地和总部经济的概念诞生了,中关村最早建立的三个园区之一的丰台园就是用总部经济的理论建成的。

总部经济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总部经济一旦形成,可以给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溢出效应,如税收供给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驱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

总部经济理论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如果欠发达地区能够成为总部经济价值链中的制造基地,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产品制造功能可以直接带来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也可以给欠发达地区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从而不断扩大区域产业总量。建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制造业基地,可以快速激活各种经济资源,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对就业的影响。

一般来说,制造基地所需的普通劳动力应该本地化,即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这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总就业人数。制造基地通过学习培训和技术推广,培养技能型生产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制造基地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机制也将促进生产基地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外来人才的涌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第三,对税收的影响。

制造基地内的企业大多属于加工制造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加工制造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资料流量大、市场交易量大的共性,此类企业创造的利润和税收巨大。另外,一旦制造业基地落户,固定资产的天然弱流动性决定了这种大税源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第四是拉动消费。

制造业基地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区域消费:企业员工的个人消费、企业集体的新消费、制造业基地形成或落户时的新社会公共消费、制造业基地相关产业及其就业带来的区域消费增加。

欠发达地区若能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结构升级的机遇,承接其制造业基地转移,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提升加工支撑能力,是区域经济由欠发达走向发达、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

以上是对总部经济相关情况的介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