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怎样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2 07:00:15
分享: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曾经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城乡面貌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运行基础更加坚实,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经过60多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中国基础设施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农业、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能力达到新水平。交通、邮电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水利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明显加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596501亿元,增长8.1%。同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4%,不仅远高于同期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也高于投资领域整体增速。事实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不断为稳定增长和惠及民生增添强大动力。以农业、水利、交通、能源、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信息为重点的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全面开花。作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大政策重点,扎实推进上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不仅直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后劲,而且改善民生,让人民真正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滚滚红利。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水利工程,是扩大内需与惠及民生相结合的优秀范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从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来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从目前的54.77%达到60%,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将增加1000多万人,这些都必将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市场需求。

想了解更多基础设施行业的专业分析,请关注中国普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分析》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