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镇人均工资 北京城镇人均工资数据曝光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工资有什么不同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29 11:26:02
分享:

北京城市人均工资数据揭示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工资之间的差异

5月30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18年城镇全额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94258元,用于核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参保人员和企业的社保缴费基数。据悉,新缴费基数上下限将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预计到年底企业负担将减少近42亿元。同时,北京市职工原有平均工资将不再发放。

2018年,全市城镇全口径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4258元。根据《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以城镇非私营从业人员和城镇私营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基础,计算2018年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4258元,作为核定2019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依据。

企业的支付负担明显减轻。从今年7月1日起,北京将采用城镇全额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缴费基数的上下限,这将合理降低部分参保人员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缴费基数。仅这一项调整,今年就将直接减轻企业负担近42亿元。同时,从今年7月起,北京市对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不设条件,可以在上限和下限内自愿选择。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工资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个区别是统计口径不同:

1.平均工资的统计口径以单位为基础;

2.可支配收入以家庭为基础。

第二个区别是指标有不同的含义:

职工平均工资是指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内所挣的货币工资,是反映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工资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

职工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等级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交通补贴、洗衣费、书报费、差旅费、假期费、伙食补贴、住房补贴、房租补贴、个人所得税、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代扣代缴的住房和水电费用、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家庭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强制性支出及储蓄的总额,即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家庭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