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产量排名 全球面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01 14:46:50
分享:

据相关新闻报道,2020年,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天气的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最近,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再次向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联合国研究报告发布预警称,今年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的饥饿风险,世界正处于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边缘。

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7月16日,粮农组织与农发基金、儿基会、WFP和世卫组织共同发布了《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比去年增加了1000万人,占世界人口的8.9%,而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进一步恶化。根据该报告的初步评估,这一流行病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粮食短缺人数增加8300万至1.32亿。报告称,如果最近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世界饥饿人口将超过8.4亿,占全球人口的9.8%,联合国2030议程中的零饥饿目标将难以实现。

中国的库存口粮,全国人民可以吃一年

5月22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频道”上说:“有人担心我国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他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两大口粮,大米和小麦,可以实现100%自给。现在库存产量超过一年,全国可以吃一年。所以我们对粮食安全有充分的信心和信心,不用听那些毫无根据的炒作。

该国已收获1.7亿亩冬小麦

全国冬小麦收获从5月28日开始进入高峰期,日收获量连续9天超过1000万亩。截至6月5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1.7亿亩,小麦收获进度过半,比正常提前3天左右。黄淮海主产区机械产量达98%以上。

其中四川湖北安徽已经收割,河南80%以上,江苏陕西40%以上,山西山东20%以上,河北小麦收割已经开始。今年,夏收夏播全程机械化作业的4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和300多万农机作业人员,成为“三夏”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201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5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6日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13277亿斤,达到66385万吨,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中国的粮食单产也有所提高。2019年,中国粮食单产达到381公斤/亩,比2018年增加6.6公斤/亩。按中国14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粮食达到948公斤,每天超过两公斤。

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降幅0.8%。

按省份分,黑龙江是全国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产量为7503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产量超过全国十分之一的省份。其次,河南和山东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粮食产量分别为6695万吨和5357万吨。此外,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内蒙古、四川和湖南的粮食产量排名第4-10位。

我国粮食种植和播种面积现状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万公顷(174095万亩),比2018年减少97.5万公顷(1462万亩),降幅0.8%。其中,粮食【1】播种面积9784.7万公顷(146.771万亩),比2018年减少182.4万公顷(2736万亩),下降1.8%。

全国粮食单产5720公斤/公顷(381公斤/亩),比2018年提高98.4公斤/公顷(6.6公斤/亩),增长1.8%。其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6272公斤/公顷(418公斤/亩),比2018年增加151.4公斤/公顷(10.1公斤/亩),增长2.5%。

根据中国科研所浦华研究咨询报告《2019-2025年中国粮食贸易行业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的统计分析显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由于粮食生产的波动和粮食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完美的供求平衡,必须以进出口贸易为补充,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量和进口量相对较大,出口量相对较小。2018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1555亿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国内大豆供应能力停止,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赖进口,高度依赖外国,给确保粮食安全留下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还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密不可分的关系上。食品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纵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求,从而影响所有行业,甚至影响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粮食安全和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互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粮食安全的变化促进了新贸易政策的创新。

主要粮食商品的供需紧张、恶劣天气、贸易保护等因素可能会使市场产生不良预期,从而推高价格。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保持快速发展,这些国家的巨大需求已经成为国际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部分。

历史上,全球粮食产量和需求一直处于紧张平衡状态,多数情况下产量略低于需求,成为国际粮价上涨的基本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粮食贸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粮食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向结构安全和质量安全。结构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玉米、大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高粱、大麦供应不足;高端优质产品供应不足。在质量安全方面,我国部分粮食品种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比如大米和小麦,库存量大,但优质量占比小。此外,中国粮食出口能力越来越弱,在国际贸易中难以赚取经济利益,不利于中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对粮食贸易的分析对于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一、贸易总量变化对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净贸易进口值能否满足内需缺口,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稳定性。第二,贸易结构差异对中国供给的影响。中国的贸易结构是否不平衡,哪些品种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大于警戒线,这些都与国内粮食生产布局有关。第三,贸易政策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科学的贸易政策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还可以保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食品贸易行业的信息,可以点击查看中国研究蒲华的研究报告《2019-2025中国食品贸易行业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