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现状如何 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01 12:47:34
分享: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目前汽车行业自主开发创新如火如荼,需要强大的组件系统支撑。

中国汽车零部件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编制的海关进出口数据,2014年中国汽车商品出口值继续小幅增长,累计出口值843.14亿美元,同比增长7.08%。其中,汽车零部件出口额64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02%,增速略低于上年;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6.64%,比上年增长0.36个百分点。但汽车出口占比只有15.23%,远低于零部件出口。

总体而言,201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形势良好。零部件出口已成为推动汽车商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四大类汽车零部件(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配件及车身、汽车及摩托车轮胎等汽车相关产品)出口值同比增长,其中发动机出口总量366.22万台,同比增长10.56%;出口额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69%;汽车零部件、配件、车身出口35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6%,幅度明显高于上年;汽车、摩托车轮胎等汽车相关商品出口同比放缓,出口分别为151.51亿美元和12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和5.43%。

根据2014年1-12月的出口数据,在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中,汽车零部件、配件和车身的出口量仍占总量的一半。总体来说,出口产品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出口产品附加值没有明显提高。

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口的七大类主要零部件(电子燃油喷射装置、车身、安全带、气囊装置、变速器、驱动桥、减震器)的性能来看,电子燃油喷射装置出现了严重下滑,共出口312.8万台,同比下降69.92%。其他六大类均有一定增长,其中安全带、驱动桥、减震器出口值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整体表现优异,其余三大类实现小幅增长。

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趋势

1.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进入中国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深入发展,许多外国零部件公司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比如世界著名的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德国博世底盘系统第二工厂落户成都。

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将成为投资热点

中国已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种形势下,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行动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未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将继续增加。

3.并购和海外并购将逐步加速

整车市场日益激烈的价格战正在蚕食零部件行业的利润率,整车厂商对降低成本、保证利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虽然产值大,但并没有发挥规模效应,因此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合重组势在必行。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进入加速一体化阶段。一方面,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国内企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整合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和市场等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4.集群发展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东北、华中、京津、长三角、西南、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信息更集中、更快、技术创新速度更快、物流组织更容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根据中国工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汽车内外饰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

2014-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在培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家政策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产业经历了技术改造和引进设备,逐步从全靠自己的汽车制造商过渡到拥有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3019家,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保守估计在10万家以上(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研究协会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虽然中国的独立零部件供应商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如万向钱潮、延锋汽车内饰系统、福耀玻璃等。,更多的独立零部件供应商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分散重复。

图表:2014-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普化工业研究院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在重点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很难达到国内合资汽车厂商的直接配套标准。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其先进的零部件设计和R&D技术,以及与汽车制造商或自有外资汽车品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中国关键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引领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的方式往往需要从寻求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入手,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缩小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差距,从而达到整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匹配的目标。

中国汽车非关键零部件市场集中度极低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虽然中国的独立零部件供应商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如万向钱潮、延锋汽车内饰系统、福耀玻璃等。,更多的独立零部件供应商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分散重复。

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应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围绕传统工业区,逐步形成了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南六大汽车产业集群。随着汽车制造需求的匹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在上述领域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集群。

二、员工数量增长分析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呈现出全球配置的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改革供应体系,实施全球生产和采购战略,最终导致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汽车制造中分离出来,独立面向市场的局面。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剥离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程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汽车开发和生产的参与越来越深。

一、一级供应商直接向车辆制造商供货,双方形成直接合作关系。一级供应商不仅直接向车辆制造商提供组件和模块,还与车辆制造商一起参与彼此的R&D和设计,是参与车辆制造流程最多的供应商之一。

二.二级供应商主要是为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设施。大多数二级供应商生产高度专业化的装配系统和模块分离零件。该级别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三.三级供应商处于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底层,R&D能力弱,规模小,产品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一级供应商的数量正在减少,导致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在金字塔结构中的结构性变化。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化的深入,少数企业垄断了某一领域的零部件生产,从而向许多汽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是车辆制造商的附属单位。在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商虽然拥有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优势,但整车的关键生产技术和流程往往掌握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满足汽车制造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自身的技术进步反过来引领汽车制造商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爱信精机(Aisin Seiki)、ZF集团、JATCO股份有限公司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在变速器领域,本特尔在汽车底盘领域,博世和大陆汽车在车身稳定系统和制动系统领域,江森自控、李尔集团、佛吉亚在汽车座椅领域都各自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控制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核心技术。

在整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增速近年来明显加快。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增加,售后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也在增加。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生产、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球配置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员工数量也在增加。截至2018年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员工人数已达360万。

图表:2014-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普化工业研究院

想了解更多行业的专业分析,请关注中国普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汽车内外饰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