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射杀最大蝗虫 2020年蝗灾最新消息 比预想严重 蝗虫什么阶段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01 11:08:33
分享:

沙漠蝗虫已经蹂躏了东非和南亚的许多国家几个月了,它们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在巴基斯坦,入侵的沙漠蝗虫对该国许多省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在旁遮普省巴卡的蝗灾地区,来自中国的蝗灾防治小组正在调查当地的灾情。专家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蝗虫现在正进入交配繁殖阶段,这次蝗灾比预计的要严重。

据专家介绍,此次灾害中的沙漠蝗虫不仅比我国常见的东亚飞蝗更大、更具侵略性,而且生态破坏严重。

蝗虫在哪个阶段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蝗虫在成长期对作物危害最大。

蝗虫一般经历卵期、幼虫期、成虫期和产卵期四个发育阶段。成虫和蝗虫的食性相同,都是植食性,成虫期的补充营养较强,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用咀嚼口器吃植物的叶子和芽,形成缝隙和洞。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们会吃掉大面积植物的叶子和花蕾,给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些种类是寡占型害虫,如东亚飞蝗,只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食;有些物种是多食的,如东北蝗。当季节干燥时,它们更加贪吃,吃下的大量食物在没有被完全消化的情况下被排泄出来,从中获得大量水分供给生理代谢,从而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农业水平相对较弱,因此中国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积极在生产和贸易上给予支持和保护,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总的来说,中国的粮食贸易经历了四个阶段:(1)粮食贸易以净出口为主(1949-1978年);(2)粮食贸易以净进口为主(1979-1991);(3)粮食贸易进出口互动阶段(1992-2001);(4)进入国际贸易体系(2002年至今)。近年来,美国利用单边贸易措施对中国采取“337调查”、“301调查”和“232调查”,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扩大税收规模和产品范围,给中国粮食贸易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由于粮食生产的波动和粮食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完美的供求平衡,必须以进出口贸易为补充,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量和进口量相对较大,出口量相对较小。2018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1555亿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国内大豆供应能力停止,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赖进口,高度依赖外国,给确保粮食安全留下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还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密不可分的关系上。食品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纵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求,从而影响所有行业,甚至影响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粮食安全和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互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粮食安全的变化促进了新贸易政策的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粮食贸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粮食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向结构安全和质量安全。结构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玉米、大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高粱、大麦供应不足;高端优质产品供应不足。在质量安全方面,我国部分粮食品种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比如大米和小麦,库存量大,但优质量占比小。此外,中国粮食出口能力越来越弱,在国际贸易中难以赚取经济利益,不利于中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了解中国的农业经济产业,可以查阅中国研究所浦华的研究报告《2019-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深度研究及未来发展状况预测报告》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