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计算机图片 第一代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计算机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01 04:11:54
分享:

计算机是一种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机器。有的是用各种机械装置做成的,比如手摇电脑;有些是用电子元件组装的,现在特指电子计算机。随着人工智能、AI和VR的兴起,计算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而且电脑系统也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开发了一种基于电力的电子制表机,用于存储计算数据。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尼娃·布什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由美军定制的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值与计算器”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Eniac(中文名称:ENIAC)是Oberding武器试验场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要而开发的。该计算器使用电子管17840根,尺寸80英尺× 8英尺,重量28t(吨),功耗170kW,运算速度每秒5000次加法,成本约48.7万美元。ENIAC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接下来的60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一项技术的性价比能在30年内提高6个数量级。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true 空电子管,主存采用水银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器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部存储器是磁带。软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主要是军事和科学计算。其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通常每秒几千到几万次),价格昂贵,但是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

硬件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器的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它的特点是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一般每秒10万次,最高可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更高。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

硬件方面,逻辑组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还是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结构化、大规模编程方法。它的特点是速度更快(通常每秒几百万到几千万次),可靠性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降低,产品走向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器(1970年至今)

在硬件方面,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作为逻辑元件。软件中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逐渐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走向家庭。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