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中国做了什么贡献 杨振宁获终身成就奖 这个奖项创始人是谁 杨振宁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1 22:36:47
分享:

近日,“2019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物理学家杨振宁以300万元的奖金获得2019求是终身成就奖。那么,这个奖项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创始人是谁?大家一起看看吧!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是香港求是基金会于1994年设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创始人是实业家查姬敏先生,秉承“雪中送炭”的宗旨,倡导“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核心理念。

1994年,查姬敏先生和他的家人在香港成立了求是科技基金会。同年,首届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

据求是科技基金会介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每年颁发一次。1994年至2015年,共有24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奖。

杨振宁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1.提出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中的特点是对植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适模型进行严格求解和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本质,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网格模型的宏配分函数的零点在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发现玻色子多体问题:源于对液氦超流性的兴趣,1957年前后,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他们得到的最令人惊讶的能量修正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通过实验验证。但是随着冷原子物理的发展,这个修正项已经被实验所证实。

3.提出非对角线长度的程序:1962年,杨振宁提出了“非对角线长度程序”的概念,从而统一描述了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产生的根源。从1989年到1990年,杨振宁在哈伯德模型中发现了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非对角线长度本征态,并发现了它与张首晟的SO(4)对称性。

4.提出三种离散对称:时间反转、电荷共轭和宇称。由于预印的论文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Oehme于1956年8月致信杨振宁,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P)、电荷共轭(C)和时间反转(T)三种离散对称性之间的关系。

5.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1954年,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发表。这个当时物理学界并不重视的理论,通过60-70年代很多学者引入的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概念,发展成了标准模型。这一般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基础物理的总成就。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