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有什么节日 2019年彝族年是什么时候?放假几天?彝历年由来 彝族怎么过年?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1 13:54:49
分享:

2019年易年是什么时候?休息几天?彝族人在彝族历年是怎么过年的?

2019年易年是什么时候?休息几天?

彝族年:12月21-25日为节假日,共5天。其中,12月22日(星期日)、12月23日(星期一)、12月24日(星期二)为法定节假日,12月25日(星期三)为补休。

彝族年:

彝语称为“Kus”,意为“新年”,“Ku”意为“新年”。它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彝族的传统祭祀和庆祝节日。“Kus”通常选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的时候。彝族年是3天。彝族年的第一个晚上叫“觉罗吉”,过年的第一天叫“苦思”,第二天叫“多博”,第三天叫“阿普吉”。

彝族年是一个重要的彝族节日,由彝族阳历的第一个星节演变而来。早在唐五代,就有唱星节的诗,如“不感暮,赏星节,驾避星节,波罗猜”,这些诗都包含在《全唐诗》中。当时,彝族先民在年底最冷的时候庆祝第一个星节,意思是“星星回到年底”。辛勤工作一年的彝族人,应该享受蜡送旧迎新。后来因为第一个星节是依附于阴历的,在保留彝族阳历新年特点的前提下,各地彝族人从十月到阴历正月都要过彝族新年,这就是所谓的“过年不换年”。

彝语历年的起源:

彝历年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彝语称之为“苦祭”。农历十月和公历十一月举行。彝族聚居的村庄从农历10月16日到30日开始选择吉日。由于各地的吉日不同,公历时间是早、中、晚三天。每个村都有一个为期三天的彝历年。因此,有一种对易历年一月之后的解释。彝历年是指庆祝那一年,祭祀祖先,祈求好天气,丰收,六畜兴旺,来年万事如意。为什么要在农历十月过年?传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彝族历史上,十个月算一年。按照这个历法,十月是年终,也是新年的开始,所以习惯上叫“十月年”。二是因为这时候彝区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农作物丰沛,农事空闲着,适合过年。

彝族人是怎么过年的?

像汉族的春节一样,彝族的一年是一年中最快乐、最美好的节日。彝族年有很多传统规矩,包括:新年前一个月准备一坛荞麦甜酒。过年前三天,家家户户要劈够柴火,准备好足够的米粉、盐、豆花等。元旦的前一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内外和院子周围,以示旧迎新。

同时,每个家庭都在门前放一堆柴火,以便过年时点火吸烟。据说这是迎接祖先回来过年的象征。除夕夜的黎明,家家户户在简易的坑里点起篝火,烧着滚烫的猪水,等待杀猪的男孩到来。杀猪的时候要分老幼,从长辈和大龄家庭的猪开始。杀猪的人到了,主人家给他们奉上“杀猪酒”,彝语叫“五色之酒”。彝族人爱看猪的内脏,如心、胆、胰、尿泡等。心型代替来年的气候,捏硬质地的表示来年天气干燥,软质地表示来年不涝;胆汁和胰腺替代了宿主来年的吉兆,胆汁液既不多也不多,没有胰体的迹象,说明宿主一家来年运气好,反之亦然;尿泡替代来年的农作物,泡里的尿大部分会在来年富含粮食,少部分会是歉收。猪切好后,先切一些舌苔、背滑、肝肾等。,把它们烧了,溶解在木碗里,放在壁炉上方的挂板上,供祖先的魂灵使用。开始煮肉烹饪团年,集体聚餐后,让孩子把煮好的肉和米饭送给没杀过猪的人。

晚上全家人坐在壁炉旁,这叫“陪祖”或“守夜”。长辈们讲了旧社会的苦难,新社会的甜蜜,同时也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元旦早上,穿着节日服装的人成群结队地去各个家庭祝贺新年。每次他们去一所房子,工人们都用脱脱肉和几碗酒互相款待,这在彝语中被称为“至尊宝”。

把猪蹄割下来,带到山里去玩坝子。大人陪他们点起篝火,指导他们把猪蹄丢进火里煮,然后一个一个吃,从小培养团结友爱的道德。

年轻人应该在村庄附近的斜坡上唱歌、跳舞和弹钢琴。之后,男孩们牵着马在村子旁边的大坝上比赛。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去看赛马。马蹄声、鞭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汇成冲天的声音,把元旦的气氛推向高潮。赛马结束时,男孩们又进行了摔跤比赛,这样他们可以锻炼身体,让每个人都开心。

大年初一,寨里的人爱吃“团圆饭”,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从那个家庭到这个家庭玩,来来去去,玩得开心,化解平时的烦恼,加强邻里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其他民族的人如果路过村子,就会被拉去和大家一起吃喝,然后就不能停下来让他们上路了。

节日的最后一晚,全家人围坐在壁炉旁。在最后的半个晚上,大人们认真吸取了过去生产生活的经验教训,精心规划了来年的生产生活蓝图。半夜,父母叫孩子把一把玉米、豆子、斗和燕麦扛到院坝,把玉米、豆子、斗和燕麦簸到东、南、西、北。与此同时,学会像马、猪、牛叫、羊和鸡一样吠叫,并叫出马、牛、羊、猪和其他动物。然后将玉米、豆、斗和燕麦撒在簸箕里,以显示六种动物在未来一年的繁荣。

公鸡破晓后,其他村的已婚妇女带着布娃娃、过年猪头、燕麦、鸡蛋、一坛荞麦酒,赶回娘家过年。其他需要走亲访友的人也在这个时候出发,为了幸运。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