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万能模板 申论答题技巧万能八条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0 02:42:04
分享:

八大万能答题技巧

首先,避免匆忙阅读申请材料和写作

即避免不看材料,或者看完简单的匆忙回答。应用程序的给定材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外不存在任何材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回答申请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整个材料,要认真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整体脉络。申请人需要明白,给定的材料是回答申请考试的依据,贯穿于申请考试的答案之中。一般来说,在总结问题的部分,所有的答案都来自材料。提出的对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也与材料有关,而综合分析题中提到的备注或现象已经包含在材料中,而讨论写作题的论据和根本对策也来源于材料,论证要充分利用材料进行论证。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申请考试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根据阅卷的经验,如果不把材料从30%消化加热到80%或90%,即使有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试题答案往往来源于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完全脱离材料的自由发挥。

第二,避免抄袭材料,不要提炼

即避免不总结材料,直接临摹。这和第一个正好相反。很多申请人只是把给的材料补上,原封不动的抄下来。既然申请考试考察的是申请人用文字概括和表达的能力,那么就需要用自己的文字来解释给定材料的含义。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比较正式的政治表达。

第三,避免不健康的心态和极端的观点

也就是说,避免心态错误,避免用偏激的观点写作。有些申请人对事物和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和判断过于片面,以至于在回答问题时提出激进的观点和措施,或者采取不公平的立场,只代表问题的一方说话,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第四,避免留下申请材料,随意跑题

也就是说,避免脱离给定的申请材料。一是指答题的假设。二是指申请前后题目的相互分离。这种情况在申请人回答第一个问题(概述主要问题或事实)和第二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时尤为常见。特别是在提出解决方案时,申请人往往会列出“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如果这样不行,就那样做”等与材料中所包含的既定题目要求不符的措施,假设各种前提条件,看似全面,实则得不到要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回答问题没有梗设定的身份。一般来说,申请人在申请文件中要求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工作问题。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强调某一特定职业或岗位特有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回答中,很多应聘者习惯了自己的角色,忽略了考题的要求,抛开了虚拟身份,专注于自己长期的实际工作或专业知识,导致定位不准确。结果,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彼此相距甚远。

第五,避免层次模糊和逻辑混乱

也就是说,申请人不要回答题目不清晰、内容复杂、层次模糊、逻辑混乱、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有的申请人在不了解主次、轻重缓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立足整体思路,规划文章布局,分析材料;或者概述问题不集中,夹在零散的材料里。一个算一个,水少,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或者显示方案时,没有系统,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或者,方案论证时,以小房子为大,放弃原来的。整个答案前后凌乱,无法把握给定的主题,前后一致。

第六,避免讨论虚荣和脱离现实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对主要问题进行彻底的判断,不应该抓住问题的根源,找出症结所在。文章充斥着解决不了问题的华丽辞藻,对问题的总结模糊不清;分析问题空说话,言语模糊;提出的对策一般,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论点华而不实。总之,这个回答是跑偏了重点。

七、避免忽略数字,自由回答

也就是说,无论问题字数多少,都要避免随意回答。申请考试往往有“200字左右”、“不超过200字”、“不低于400字”等具体要求。比如2009年中央和国家申请课题自评要求5个“不超过”,1个“1000-1200字”。对于“不超过”或“绝对上限,相对下限”——先上后下,不超过300字,300字为绝对,超过则扣分。270-280是相对字数。对“1000-1200字”的要求也是自上而下的限定。比如1000-1200字之间,前后数字是“有限的”。申请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回答。(而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发生了同样的重大变化,就是答题卡上的字数非常严格。比如市级国考申请第一题规定字数为150,答题卡字数上限为150。所以国考越来越注重考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或者说更严格)。

八、避免乱涂乱画,卷面杂乱

也就是说,避免不注意书写,乱涂乱画,混淆纸面。阅卷老师首先看到考生的纸面和字体的宏观情况。所以一张整洁的纸面,漂亮的字体,首先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心里很舒服,可能会不自觉的得高分。除此之外,公务员写的文章以后会呈送给上级领导,整齐美观的字体也是对领导的尊重。所以申请人也要练字,就算不能漂亮,至少也要干净整洁。更多申请技巧请参考《北京市公务员申请技巧》。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