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 深度专访何常在:真正的好作品能影响社会中坚力量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6 13:33:29
分享:

何常在是网文创作出身的政商类畅销书作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命师》《官神》《官运》等作品人气爆棚,去年更是获得了第十届作家榜“年度网络作家金奖”称号。他已出版的图书多达近40本,近两年他又成立了公司,自任CEO,而且在作品类别方面进行着新尝试。

奇啦作为网文行业第一垂直媒体,今年策划了“中国网文圈现状观察”系列专题,试图从关注作家本身的角度来观察网文圈的生态及其发展步调。我们这一期邀请到了何常在老师,试图通过他近几年的创作和新探索为切入点,来探究他的运作思路、心路历程,及其独特见解等。

展开剩余93%

文/奇啦首席记者 亮果

深度专访

何常在

选择磨铁,是因为它有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奇啦:您2015年底说过“不写网文了,忽然间发现天地如此宽广!很多时候,放下才是收获,转身也是开拓”,具体是指什么呢?今年3月1日,您在磨铁中文网发布了自己的网文新作《问鼎记》,这次回归又有什么机缘呢?

何常在:当时正好和一家网站合同期满,没有长约合同在身的感觉是很轻松愉快的,感觉和重获了自由一样。之前一连写了数年网文,每天都要更新,都要码字,如果有一天不写东西,感觉就像失去了什么一样。虽说有时合同的约束和更新的压迫会推动创作激情,但也会消磨创作才情。后来网站再要和我签一份五年的长约时,我婉拒了,我想挑战自己,想过全新的生活,想看一看网文之外的世界是怎样的海阔天空。

在写网文之前,我写过许多东西,爱情短篇故事和美文以及纪实文学,其中爱情短篇故事和美文都结集出版过,当时销量还不错。转写网文之后,第一部作品是仙侠小说《人间仙路》,是一部传统的古典仙侠。传统有了,古典有了,国学也有了,但缺少网文应有的爽点,所以第二部书我就回归了自己最擅长的都市题材,用两年半的时间写了一部《官神》。

《官神》更名为《问鼎》出版了实体书,出版后,很快成为当年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时至今日,依然长销。当然,《官神》在网上也是非常火热。

正是《问鼎》的畅销让我发现了另外一条可行之路,就是实体书之路。或许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作家,又或许我更愿意尝试更多的可能。和一些网络作家喜欢宅一样的是,我有时也很宅,但如果愿意的话,也很爱玩很会玩。不管是电子数码产品,还是各种自驾游——作为一名有十年驾龄十万公里里程的老司机,我相信无论驾龄还是里程数都可以超越大多数网络作家——又或是旅游、看剧并且看书,爱好十分广泛。尤其是看书,从最前端的量子物理、量子纠缠到传统的国学、道学和佛学,都喜欢。没办法,不是假装喜欢,是真心喜欢,一个对过去现在未来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的人,很难止步于眼前。

正是因此,我才想走出网文写作的束缚,走一条更自由更海阔天空之路,于是在合同期满一转身就走向了实体书之路。其实对于作者来说,实体书也好,网站也好,都是一个平台。如果一个作家拥有自己的平台,必然不会还依赖于网站。网站的合同大包大揽签走了作家的所有权益,从网站的角度来说自然再合适不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家被束缚死了,也会缺少应有的激情和创新力。

实体书和网文在写作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都是表达叙事和讲道理,但和网文又有所不同的是,实体书不是以字数取胜,所以不写网文而转写实体书给我带来的第一感受就是不用为了追求作品的长度而肆意注水了,也不用了为了每天的更新而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也强迫自己写作了。自由度大了,生活的空间大了,世界也就大了。

我从爱情短篇小说转到纪实文学的写作,是一次转身,从纪实文学到网络小说,也是一次转身。从网络小说到实体书,同样是一次转身,也是开拓。人只有放下一些什么才能得到更多,放不下的,要么是舍不得,要么是勇气不够。

其实现在我还是以实体书为重,之所以选择来磨铁发表网文,是因为磨铁有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从网文到实体再到影视,是一个闭环。也有别的网站邀请我发书,我谢绝了,将数字版权和简体版权分开的话,不利《问鼎记》的茁壮成长。最终选择来磨铁,是《问鼎记》的数字和简体版权都在磨铁,只不过是先网站后出版。

《问鼎记》实体书预计五月出版。

深度专访

何常在

创办公司是最真实的接触社会的机会

奇啦:您怎么评价自己自成立公司以来的职场岁月?您当时成立公司是偶然行为还是早就在规划之中的?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怎么样?您对邀请作家加盟,并通过建立不绑定的股份制合作,来从源头打造其IP的模式有哪些自己的见解?

何常在:按照我的个人规划,公司应该在今年或是再晚一些时候成立应该会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因为时机正好。之所以提前成立,是由于一些热心书友的邀请。我的实体书书友结构比较复杂,从学生到社会的中坚力量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各地官员,行业精英,等等。其中有不少不乏眼光愿意投身到文化产业的成功者,在他们的力邀和投资下,公司就应运而生了。

许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放弃舒服的作家生活非要创办公司,创办公司是很累的一件事情,要操心许多事情,要规划许多事情,要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而作家每写一本书都会有丰厚的收益,而且还是纯收入。也确实,在2016年,我只写了一本书出版了两本书,产量大大降低。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人总要有所改变,并且我所创作的题材是现实题材,现实题材不能只停留在意淫和想象之上,真实的社会潮流和时代脉搏,要投身于时代之中才能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洪流。

所以创办公司虽然辛苦虽然在直接收入上有所影响,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当年我的《问鼎》开头时主人公的经历,就是我个人真实的经历。我曾经跟随在一个处级领导身边一年多,最终他在人生的路口走错了方向,带着这种遗憾,我想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他会不会选择另一条路?于是就诞生了《问鼎》。

研究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大面积地解决温饱,长时间的和平和国力上升。这一切都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但这个时代还缺少一些真正记录时代精品描绘历史洪流的作品,所以创办公司是最真实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只有置身于时代之中,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接触到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最有才华的精英,才能如实地反映这个时代记录这一段伟大历史。

目前公司的运营状态良好,前期多以整合资源完成上层架构为主。现在公司的模式以及我的个人风格已经得到了多家政府背景基金的认可,眼下正在和几家基金在谈深度合作。公司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晰,未来会坚定地走下去。另外,已经有多家政府机构看重我时政政商题材作家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正在洽谈记录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时代变迁的重大题材作品。

在公司的长远规划中,有邀请作家加盟,以不绑定的股份制合作模式,来从源头打造IP的想法。因为我从传统写作到网络写作再到畅销书作家,每个领域都积累了大量人脉,也都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兄弟式的同行,所以到时邀请他们加盟公司不管是从情感还是从双赢来说,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只有我自己的模式成功了才会向他们发出邀请。做事要稳妥,自己还没有摸索成功就让朋友加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深度专访

何常在

国家越来越需要主旋律商业化的作品

奇啦:您的网文作品出版为纸质图书的数量可谓行业前茅,您也由网文大神转变为了畅销书作家。您感觉这是您的作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使然,还是有别的什么契机?您觉得自己的这种经历对网文圈的作家有什么启示?

何常在:今年预计会出版五六本书,总量在今年超过四十本没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网文都适合实体出版,同样,大多数实体出版并不适合网络。我能从网文顺利转到实体并且成为畅销书作家,或许和我以前本来就为杂志写过许多稿子并且出版过几本书有关,又或许是我的作品之中比一般的网络小说多了对现实的思索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在故事好看之外,还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有一次在长沙开书友会,书友中有正在上大一的学生,也有事业有成的领导和大型国有企业的高层。在闲聊中发现,20到40岁的书友大多喜欢我的《问鼎》和《交手》等书,40岁以上尤其是事业有成达到了一定人生高度的书友,特别喜欢《胜算》。我的书友年龄集中在20到60岁之间,我接触的书友中,60年出生的差不多是最大的,再大的也有,不过没有接触过。

有一个在领导岗位多年后来自己出去创业的书友特意赶来,和我聊了几个小时。他向我讲了他和他同层次的人的一些困惑。他们都有过在领导岗位的经历,后来创业成功,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也就是说,金钱和社会地位都有了,可以说是真正地拥有了富贵。请注意,富贵其实是两个概念,富者未必贵。富指富裕,贵是被人需要,对社会对别人有价值。

但他却说他很迷茫,在拥有的豪车别墅以及人生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之后,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方向在哪里。而且他周围许多企业家,也是同样的困惑,企业做得很成功,却没有企业文化,不知道怎么定位企业文化。他还说,他非常喜欢《胜算》,因为《胜算》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通过故事还让他知道了许多可以豁然开朗的人生道理。

如他一样的书友,是社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不看电视不看网文,唯一的消遣就是出差期间在飞机上看书。他们有自己强大的惯性和固化的观念,想要在思想上得到他们的认可很难。但同样,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可,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所以后来临走的时候他说,我出版的书,每一本他都会买来,哪怕书中只有一句话打动了他,他也觉得值了。

奇啦:您是一位对民生问题和做人德行关注比较多,而且作品很有普世思想的作家,您做了CEO之后,感觉这两种身份是否会矛盾?您说过“赚钱是最深刻的修行,文化是最深刻的传承。”您是如何做到让逐利和普世这两种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的?

何常在:网络文学发展到了今天,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提升格局了,除了故事好看之外,还要关注民生和做人德行。文学说到底是一种影响力,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作家,不管是网络作家还是传统作家,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文字是一种可以传承的力量,要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看到美好看到乐趣看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在公司,我说是CEO,其实还是主要负责内容,相当于首席内容官。我还是更喜欢关注内容创造内容,因为内容是一切的源头。世间有许多事情,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比如修行和赚钱。所谓修行,并不一定是指宗教意义上的修行,而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对自己缺点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做为。一个人能力越大,社会对他的需要越大,自然他的价值就越大,赚的钱就越多。

钱这种东西,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在有担当的人手中,钱可以用来帮助许多人。在只顾自己的人手中,钱只是消费,只为满足个人的欲望。其实逐利和普世才是最为和谐的统一,不信你看,现今的超级富豪们,个个都是慈善家,人人都有能力做善事。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有普世思想?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越是成功者他的思想越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谁会相信一个失败者推崇的人生哲学和普世思想?

儒家所推崇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种普世思想。我的普世思想来自儒家的传承,实际上,儒家思想中许多精髓部分,现在仍然指导着我们的人生。所以说,赚钱是最深刻的修行是说如何将赚钱和普世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赚钱这种事相上的成功来验证你普世思想的理想的成功。而文化是最深刻的传承也是同样道理,正如顺丰董事长王卫所说,他把对佛教的体会也运用到了对顺丰的管理上,如今顺丰上市,王卫也成了首富。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奇啦:您目前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您的新作《问鼎记》是一部历史类作品,您涉足这个类别的初衷是什么?您觉得与政商类作品写作相比,写作这个类别的作品需要在哪方面有更多积累?以后还会继续尝试政商以外的类别吗?

何常在:之所以写历史小说,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当然,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影视化。《问鼎记》是一部历史权谋小说,不是宫斗,是朝堂之斗。不过不是为了个人私仇之争的朝堂之斗,而是主人公为国为民为了百姓而与为害百姓的官员做斗争的故事。整个故事很精彩很正,既不是穿越,又不改编历史,是一部故事不失好看立意不失新颖却又推崇传承和国学的历史大剧。

《问鼎记》和我以前所写的政商作品相比,并无太多的不同,故事立意以及手法和伏笔,都可以熟练运用,不同的是,古人说话、礼仪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承、思维行为和现代人大不一样,所以还是要用心研究古人所在的时代和所受到的时代局限。

除了继续保持政商风格的创作之后,应该还会尝试科幻题材的写作。当然,政商题材还是主攻方向。毕竟现在国家越来越需要主旋律商业化的作品,而且现在已经有几地政府部门在和我协商打造几部主旋律商业化的大剧。

奇啦:您似乎还在做编剧,是在改编自己的作品,还是接别的活?您对自己的作品在改编方面有什么期许?您的政商类作品改编比较少是否与审核有关?

何常在:并没有做编剧,我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写小说,掌握大方向,整合资源,等等,然后交由专业编剧来改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最佳组合。

我名下的作品已经有一两部启动了改编,我都参与了其中。因为我的作品的独特性,我是希望每部作品的改编都介入其中,当然,不是要求编剧怎么写具体情节,我更相信专业的编剧会改编得更精彩,而是会把握大方向,不让方向跑偏。要知道,在现在的形势下,从事文化产业不会解读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导向,一旦出现了方向性错误,会导致一部剧的流产。

政商作品改编较少,和审核有一定的关系,也和时机有关。每个时期都有一两种题材火热,比如以前的婆婆妈妈剧,现在大女主剧、古言剧,不过影视行业的特性是现在火热的题材都是两三年前开发的,而任何事物的历史规律是物极必反,没有偶然,是必然。所以,任何一种题材火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开始转变风向。下一轮的热度将会转移到商战、职场和科幻题材,所以说,我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更主要的是,现在许多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宣传的重要性,并且国家未来会力推文化产业,下一步的风向还包括政治题材的大剧,也就是主旋律商业化的大剧。这也正是我所擅长的领域。有先见之明的一些有识之士,现在正在和我保持密切的接触,正在商谈深度合作。说不定不用多久就可以看到新闻了,呵呵。

深度专访

何常在

越是独特的IP,越具有不可复制性

奇啦:您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迄今已经出版了近40本图书,这些书的销售情况怎么样?与从事网文写作相比,收入方面有什么变化?您觉得网文作家转型为畅销书作家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就您个人经验来看,这两种发展模式,哪个更有前途?

何常在:其实也不算多产了,书是出了不少,字数并不算多。如果还和以前网文时代时每天六千字写作的话,我一年就可以出十几本书。基本上我的每一本书都是畅销书,单本销量从五六万到几十万上百万不等,收入自然是比写网文还要好上一些,最主要的是,网文的版权永久归网站,而实体书的许多版权都归自己,就算签给别人,也有一个期限。

说实话,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习惯和生活方式。网文作家转型为畅销书作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先决条件,网文写火了,自然会有出版商来找你出版实体。实体火了后,如果你和网站的合同没有签死,就可以自己跳出来专注于实体书的写作了。

但在是走网络作家和实体书作家两条道路来说,个人建议还是先走网络。网络写作近乎没有门槛,实体书不行,基本上一个新人想直接出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不如先试试网络,先在网络成功了,再尝试其他道路,会更好。

奇啦:您是各级作协的会员,也是网文大神出身的畅销书作家,更是自己公司的CEO,您觉得自己的IP有什么独特性?您对运作自己的IP有什么长远规划?

何常在:怎么说呢,在我看来每个人的IP都有独特性,当然,如我的IP一样既能得到上面的认可又能赢得读者的喜欢,确实少见,正是主旋律商业最需要的IP。。

正是因此,越是独特的IP越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越具有不可复制性,并且越能产生爆款。现在国内影视行业跟风现象严重,每当一个题材火了之后,在各个群里就会出现寻找同款题材IP的买家。爆款永远是创新者的专利,只有快人一步,有先见之明的人有识之士,才能成为引领影视行业风向的开拓者。

我会将我的IP打包到好景常在,交给真正的志同道合地精力打磨。

深度专访

何常在

网络作家不要总是靠想象来描绘这个时代

奇啦: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网文圈现实题材作品偏少的状况?您认可“读者认为好,作品就好”这个观点吗?您觉得要不断产生能进入更广泛公众视野的头部优秀作品出来,网文圈需要多做什么事情?

何常在:网文作品中现实题材偏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网文作家大多没多少社会阅历,写作都是宅在家里,并没有什么社会交际,也不懂太多的人情世故。二是现实题材不好写,既要有社会阅历,还要有把握时代方向的敏感度,两者缺一不可。三是网文读者大多年龄偏低,对现实题材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幻想更喜欢超越现实的梦幻。

读者认为好作品就好这个观点,既正确又不正确。读者分很多种,有低龄读者,比如15岁以下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喜欢简单直接的作品,解决问题喜欢武力暴力和不用脑子。就比如我们在这个年龄段时,对世界充满了各种好奇,再加上对异性朦胧的认知,我们所喜欢的作品只是在我们心智、智商和世界观都不成熟时的片面认知。

真正的好作品,是可以影响社会中坚力量,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励志和积极向上的作品,让可以为国家创造价值决定国家整体走向的阶层被你的作品感动,才是莫大的成功。

希望更多的网络作家走出去,不要总是宅在家里,靠想象来描绘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变化,亲身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的脉搏,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

奇啦:您好像有开新作换电脑的习惯,能否谈谈您使用过的体验最好的电脑及其他写作设备?

何常在:哈哈,喜新厌旧是每个男人的通病,开新作换电脑不是一个好习惯,希望大家不要学我。

因为对电子数码产品的热爱,对电脑我关注比较多,从最早的IBM开始用起,到现在的ThinkPad的X1C,用过的电脑全是笔记本电脑,大概有十几台了。我用电脑以实用至上,首先要便携,因为有时要带出去。其次要坚固,不能一碰就坏。再次要键盘好用。最后屏幕最好是雾面屏,因为雾面屏反光少,有利于保护眼睛。所以选来选去,只有ThinkPad的X1C最符合我的要求。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我换了三台。听说第五代快出来了,估计几个月后还会再换。

其他的品牌,用过HP、华硕、联想、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等等,不是不好,而是综合来说,还是ThinkPad的X1C最均衡。至于苹果电脑,从未用过,主要是便携的macbook air键盘满足不了要求,macbook pro又稍重了一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操作系统问题。

小提示:观看奇啦现场直播何常在的视频,请在公众号奇啦说内回复“何常在”即可。

访问手记

高屋建瓴、兼容并包,是我专访完何常在老师之后对他的直观感受。他的从传统写作到网文写作再到畅销书写作的创作脉络,他的在政商两界的特殊从业经历,以及他的广博的阅读视野和普世情怀等,为他的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和素材,也为他的思维方式、解读方式、拿捏方式提供了立体视角。何常在老师的创作和发展之路是复杂的,也是丰富的,更是多样的,一篇专访难以尽言,我将会继续关注他的动向,以期更为深刻的挖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