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茅少伟老师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十周年院庆暨校友大会上的讲话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5 22:07:45
分享:

2019年4月13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迎来创院十周年院庆暨校友大会。会上,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茅少伟作为J.M.教师代表发言。以下是演讲全文:

STL:关于法学教育的理想与行动

——2019年4月13日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十周年院庆校友大会上的发言

茅少伟

尊敬的海闻老师、Lehman校长、Yandle院长、McConnaughay院长,尊敬的张勇健庭长,亲爱的校友、同学、同事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个特别的场合,一起聊聊我们特别的STL。

说到STL,频次最高的一个形容词可能就是“特别”。就像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栋大楼一样,STL也有风格鲜明的不同侧面,很难简单用几句话、几个词来形容,唯一能达成共识的就是“特别”。这倒也恰如其分,STL确实是一所很特别的法学院:特别的教育项目,特别的培养方案,特别的授课方式,甚至还有一个特别难断句的名字——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但归根结底,真正让STL变得特别的,还是人,是我们亲切称为STLer的人。没有这些特别的STLers,就不可能有这样一所特别的法学院。

首先当然要感谢海闻老师和Lehman校长,是他们让这一切不可能都神奇地成为了可能;要感谢McConnaughay院长,他掌舵了STL关键的第二个五年,帮助组建了现在的中国法团队;要感谢“跨过山和大海”而来的、志同道合的同事们,特别是饱尝旅途辛劳的访问教授们;要感谢卓越的行政团队的付出;要感谢社会各界关心法学教育、关心STL发展的人们。在这一长串名单中,有一群人值得特别的赞赏,那就是“穿过人山人海”来到这里的同学们,尤其是最早几届、富有冒险精神的校友们。

是这些STLers交付的时光和心血塑造了特别的STL。

毫无疑问,STL是友谊、远见、理想与行动力的产物。

STL是友谊的产物——STL有两位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Lehman校长和Francis Snyder教授,这在全国高校也是罕见的。我们当然相信友谊,相信理解、沟通和互相尊重。但即便是朋友,也难免会有分歧。在这个变化的、日渐焦躁的世界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源于利益、误解、猜忌或者仇恨的冲突更是无处不在。我们无法彻底避免冲突,但我们可以选择解决冲突的方式。STLers相信法律,相信法治,相信经过历史考验的人类理性与智慧。

无论是对复杂社会的治理,还是对市场经济的规范而言,法律都是基础设施,法学都是基础科学,法治都是核心技术。这意味着我们固然可以、也完全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STLers比一般人更相信和理解这种借鉴、沟通的可能、必要与重要,但这种基础设施、基础科学和核心技术显然无法完全依靠引进。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我们需要更好的法学教育。

STL是远见的产物,STLers相信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当然是慢的。正因为慢,才更需要定力,需要支撑定力的远见卓识。最终我们会发现,真正重视教育,从教育出发,似慢实快。因为教育关切、影响、改变的是人。而绝大多数问题,表面上看是关于“事”或“物”的,实际上还是关于“人”的。我们这个时代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对于任何可能的根本解决方案而言,教育都一定是必要条件之一。

STLers相信理念,更相信行动,相信人的行动可以改变世界,相信一种将理念与行动结合在一起的务实的理想主义。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够令人满意,那我们就尝试做点什么去改变它,为什么不呢?如果我们相信法治的意义,相信教育的价值,并且认为当下的法学教育并不令人满意,那我们就尝试做点什么去改变它,为什么不呢?

这正是许许多多的STLers来到这里的原因,这正是STL如此特别的原因——STL不仅是“另一所”法学院,还是关于法学教育的理想,更是追求法学教育理想的行动。

那么,十年过去了,“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可能的回答是:实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STL的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挥。

STL是一所特别的法学院,很多人对她都有特别的情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特别”不仅意味着特殊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很多特殊的困难。生源、师资、就业,教育、学术、市场,挑战无处不在。经济学和法学上都有不完全合同的理论。即使有再完备的事前规划,建立和发展像STL这样一所前所未有的法学院,都会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常被北大人引用:“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然而,“为新”总是不容易的,当“先锋”常常是有风险的。

如果考虑到STL的“特别”所带来的特殊困难,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当然是值得赞叹的。如果考虑到STL的“特别”所意味的真正潜力,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就教育而言,短短十年——由于我们史上最长的四年硕士学制,实际上才只有七届毕业生,STL已经当之无愧是最有竞争力的法律硕士项目之一。但这显然并不能让我们满意,我们希望去掉那个“之一”!然而,即便去掉“之一”,成为中国最好的法律硕士项目,与兄弟院校的法学本科、法学硕士项目相比,我们是中国最好的法律职业教育项目了吗?即便我们的回答是“yes”,那么,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律职业教育项目之一了吗?

又如,就研究而言,我们很多老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成绩斐然。然而,以一个法学院而论,STL已经是在区域、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了吗?我们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底气说“yes”。

很显然,STL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障碍需要跨越,共识需要凝聚,历史需要积累,承诺需要兑现。但比这些困难、障碍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仍然相信十年前我们相信的东西?我们是否仍然相信和期待STL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对这个问题,我想,STLers都可以坚定、响亮地回答一个“yes”!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聚会的原因。

STL曾经是、现在依然是一个大胆、艰辛、激动人心的创业项目。对于意义如此重大的教育实验、教育改革来说,十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已经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不能失去创业、创新的精神。

创业、创新的精神,就是一种去行动、去创造的精神,就是一种去发现、去实现的精神,就是一种活泼泼的青春精神。STL还很年轻,正当青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这种青春精神,这种直面问题、直面困难、锐意进取、勇猛精进的精神,也正是深圳精神、北大精神。我认为——至少我希望——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刻入STL的基因。

我是2014年加入STL的,有幸赶上了STL第二个五年。无论五年,还是十年,都过去了,过得可真快!时光如水,逝者如斯。隔壁的大沙河以两种不同方式深刻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一点:一方面,水流不息,提醒我们岁月不居;另一方面,偶尔断水,也提醒我们时光有限。有句话叫“活在当下”,鼓励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这当然是没错的。但是,严格讲起来,“过去”和“未来”都是真实的,而“现在”却是人们头脑中建构的一种“想象”,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哪有能隔断过去和未来的“现在”呢?

但是,我们确实需要“现在”这一种想象,它让我们能够在时间的无涯长河里暂时驻足。我们今天欢聚在这里,就是借着这一“想象”的翅膀,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STL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她不仅拥有一个有限的、精彩的过去,更拥有一个无限的、光明的未来!祝福STL!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