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基 经典精临——周培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5 02:38:02
分享:

周培基湖北省郧西县人。湖北省书协会员,十堰市书协理事,武当画院院士,郧西县书协主席、美协主席。入展“巴山夜雨”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尚意——湖北省首届行草书法展览、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湖北省第四、六、七届书法篆刻展等;获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优秀奖、“长江颂”书法收藏大展优秀奖、“咏春杯”全省书法教师书法大赛优秀奖、全国第七届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等,并多次荣获十堰市书法篆刻展览最高奖。

赵孟頫手札临写

周培基

我学书有年,初不得法,以致虚度光阴。后因机缘,遇见曹元伟老师,引入书学正途。在曹老师的指导下,先定下一种字帖专门学习。由于自身喜欢“二王”一路风格,便决定学习赵孟頫书法。收集赵氏字帖多种后,深喜赵氏手札,流畅自然,极具“二王”风韵。研习字帖,不仅要分析字形特点、章法布局,更要研究其所用毛笔、纸张属性,方能接近其书写状态。为此,我经常用蜡染纸、孤鹜齐飞小号兼毫笔、红星墨汁临写。

学习赵孟頫字帖,就要了解赵孟頫。这对临写赵氏手札有一定的帮助。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太祖之子赵德芳十世孙,入元后累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学士,封荣禄大夫。卒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故又称赵文敏。其书法六体皆擅,尤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行书学“二王”,无论用笔、结字、章法,都能似其形,达其神。赵孟頫习书甚勤,创作颇丰,传世墨迹亦多。后人对赵孟頫书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评价认为他是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贬者认为其书法过于平正,欠缺险绝。其实赵氏书法,上追晋唐,下视明清,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实为一代大家。

后世对赵孟頫有微词者,大概是多睹了其法度严谨的楷书、行书。但是其随手拈来、一任自然的行草书信札,却反映出赵孟頫深厚的书法底蕴。赵孟頫的信札颇有魏晋气息,大小一任自然,轻重顿挫明显,行草夹杂,变化丰富,把自己的心境自然流露笔端,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致中峰明本手札》,是赵孟頫与元代高僧中峰往来的尺牍之一。也是赵孟頫众多手札中感性最浓的一种。这些手札,显得很恬静、优美,更是翩翩动人。用笔圆润,不激不厉,精熟沉稳,流畅活泼,神满气足。

对此帖临写前,应多读帖,既要理解精妙的用笔和沉稳的结体,更要对其章法中的那种华贵的韵味和偶尔超出意料之外的字组细心体味。赵孟頫是后世学王书的集大成者,其笔法自然是一拓直下法。多以露锋为主,但忌出现尖、薄之态。此帖的露锋笔法变化丰富,给人一种爽利厚实的效果。

写行书,对“起、行、收”要特别重视。本帖的起笔虽以露锋为主,但是极尽变化之美:有顺势引带出的露锋、有切笔而下的露锋、有左下入笔的露锋等。入笔处笔法也变化多端,有的用切锋,有的尖锋。行笔时,下笔稳准,以中锋为主,辅以侧锋,侧锋入纸后逐渐调整为中锋。保证线条质感和丰富的变化。

如何把握赵孟頫手札的临写要点,樊利杰老师认为:“对于信札而言,精彩处还在于那些偶尔出现的连带,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使满纸立刻活了起来。这连带的处理,赵孟頫把握得非常娴熟老练,大部分笔断意连,并且能不连则不连,连则成为篇中之眼。在具体的书写中,上一笔画结束后,顺势带出的连线,一定要有线条意识,不能仅当作无意识的“游丝”处理。这就需要连带“发生”前,要把笔锋调整到位,才能一气呵成拉出满意的线条。这不仅要成为一种意识,更要在创作中养成习惯。

相对于碑学而言,帖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书写性强。这种笔画与笔画的关联,字与字、行与行的关联,都是在势的导引下生发的,可以说,没有一笔是孤立的。前面讲的这些,最终还是落实到书写上。

因此,在书写中,不能因为追求形象而有“描摹感”,不能以牺牲书写的时间特性而完成其表面的形似。在临帖时可以慢慢感受线条的起伏与形体的变化,而在创作时,则要把从临摹得来的那些惯性运用起来,使速度与节奏相匹配,心绪与技法相生发。樊老师的这些心得,对临写赵孟頫的手札有很大的启发,使人受益匪浅。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称心如意的书写工具,对临帖和创作的影响非常大。写小字行草帖,要用弹性极好的短锋兼毫或狼毫,纸张要选用要求细腻且不洇墨,这样能尽可能地表现出线条的细微变化。

除了临帖外,还要了解赵孟頫的书学审美思想及书风的形成过程,以便于自己能正确的把握其风格特征及内在的精神气韵。赵孟頫一生沉浸于古法之中,其学书之路是从艰辛的临古中走出来的:早年承袭唐宋遗风,中岁追慕锺王,晚年专学北海,终于融汇前贤,博采众长,终于形成流利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其结字端庄稳重、气息古雅,深得晋人之风,又具时代精神。后世一致公认赵氏为“二王”的正传者。

近年来,除了临习赵孟頫手札外,为了丰富创作手法,也临习《大观帖》《书谱》等。在学书路上,还有幸得吕金光、李国胜、提俊丰等老师指点,方窥书法一二。我天资鲁钝,虽无法得书法之精妙,但由于喜欢而会一直走下去。

赵孟頫 尺牍局部

临摹作品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