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儿 政治上的低能儿,苏轼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9:17:02
分享:

许多人因为苏轼的才华而忽视了苏轼的政治低能,经常为苏轼一再被贬的遭遇鸣不平。其实苏轼本就不是政治人才,做一个孟浩然那样的闲洒自在文人才是正道。

苏轼曾写过一篇《洗儿歌》,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该文虽然是游戏之语,却把满朝公卿骂遍,说他们“愚且鲁”,感叹自己太聪明了所以郁郁不得志,那些官至公卿的都是愚鲁之人。

苏轼这种骂遍满朝公卿的做法,当然是激怒整个公卿阶层,谁会对苏轼有好感?可以说苏轼一再被贬,甚至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都是自己“藐视公卿”所招致。苏轼所谓乐观知命的“旷达人生”,其实是自己惹祸或避祸的无奈。就象孟浩然等人明明自己触怒了皇帝没办法出来做官,就说自己不愿意出仕,还被李白美化为“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满满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甚至不喜欢吃葡萄的味道。

黄庭坚也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这说明即使是苏轼的好朋友也深知苏轼的“毛病”是喜欢骂人。也许苏轼自认为喜欢骂人是“个性解放”,焉不知这其实是四面树敌?苏轼本就不适合在官场,却深陷其中,也就屡遭贬斥。

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到熙宁四年被贬杭州,苏轼这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流放”中度过。元丰二年苏轼在给皇帝的《湖州谢表》竟然说“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认为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一时间差点被定性为“大不敬”,幸亏王安石等人搭救这才在苏轼被关押103天后释放,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喜欢“骂人”或者别人理解为“骂人”,差点为他招致杀身之祸。

苏轼很瞧不起出身卑贱的“牛人”,例如苏轼就大肆贬斥汉朝名将卫青,说“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把卫青说成舐痔奴才。苏轼这种向卫青发泄不满的行为,也引起许多“卫青粉丝”的高度不满,要知道卫青虽然出身卑贱却建立起不世功勋,身为外戚却不飞扬跋扈,实在难能可贵。反观苏轼甚至整个宋朝文臣,骨子里对武将的蔑视溢于言表,恰恰是宋朝最为屈辱,出现了靖康之变、崖山之变,明清都不会如此。宋朝所谓“文化昌盛”,有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六个,焉不知“文化昌盛”背后是军政无能?秦汉缺乏文章高手,却国力鼎盛。韩愈、柳宗元的崛起,恰恰是唐朝走向衰落以后。可以说苏轼等人被吹捧,卫青甚至狄青等人被贬斥,背后是一个民族丧失尚武精神丢失血性的可怜甚至可鄙。汉朝那种“投笔从戎”的豪情,唐朝那种“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壮志,都被宋朝崇文抑武抹杀了,这也就导致宋朝的孱弱。

民国时期也是如此,看起来文化昌盛,背后却是军阀混战乃至外敌杀戮。那些羡慕民国的“进步人士”,他们眼中只有万分之一不到的极少数“社会精英”的幸福生活,普通老百姓在他们眼中是被忽略的。苏轼本该“恪守本分”做一个“自由作家”写写文章填填诗词,留下一批传世著作,何必要在官场四处碰壁?

苏轼文学素养一流,政治素养却是不入流,这是苏轼作为文人的有幸与作为政治人物的不幸。我喜欢苏轼的诗词,鄙视苏轼的政治见解。就象我喜欢“流氓才子”徐志摩、郁达夫等人的文学作品,鄙视他们的为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