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等你 【学子风采】江中才女朱莹:我在北大等你!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1:35:49
分享:

编者按:朱莹,江北中学高2013级14班毕业生,2013年考入吉林大学,2017年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她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自己肯去挖掘,心有多大,舞台真的会有多宽!

回眸六年的江中时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今天,我终于得以站在北京大学的舞台上,提起笔杆,书写我的过去十年……

时光荏苒,现在仍还能清晰地记得十年前的那一幕,刚小学毕业的我得知被江北中学录取,想起彼时的激动与喜悦,此时的我仍然难以平静,内心充满了感激,不是小学六年级时谭老师的鼓励和父母一直以来的支持,或许我也不会那么自信,那么傲娇在写下我的小学毕业志愿——江北中学。

“考上江一中就等于有一只脚踩进了大学的门槛”,这是我考上江中时亲戚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是,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多,足够努力,迟早会收获自己想要的。踏进江中的校园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事,当得偿所愿时,我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上了中学,首先需要克服的一件事——怎么让自己变得独立。从小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有人遮风挡雨,即便每周回一次家,也觉得甚是想念,也会在被窝暗自流泪,不过这样的状态没过多久就慢慢淡化了。也许是初中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天可以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让自己变得充实,妈妈也一直鼓励着我,要坚强,人不可能一直靠父母,总会慢慢地长大,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记得小学的自己很讨厌学习数学,每次都会犯一些很简单的错误,然后被爸妈批评,但是上了初中,像是被某种力量驱使,突然热爱数学,喜欢去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去战胜它,虽然其间困难很多,但是都被慢慢地化解,在这之中,拾获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决心,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在前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时间白驹过隙,转瞬间就中考了,我被保送至江北中学高中部,进入高2013级14班学习。

刚进高中,还很清楚地记得当时14班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老师,而我,将在这个班级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三年。高一上学期的学习,感觉自己很盲目,那时文理还没有分科,每科都想学好,都想考高分,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除了语文,每科成绩都很平平,不好不坏,导致总分始终得不到提高,排名也就不温不火,没什么“起色”,弄得我很苦恼,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松懈,始终如一的学习,坚持早起早睡,保证学习效率,做好总结归纳,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功”与“过”,睡前默背古诗词。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了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完进行文理分科,当时大多数同学都以为我会选择文科,然而,我却选择了理科,现在回过头去看,那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了。其实,从前很想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读文科也就成为我所希望的选择,但因为地理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仅以一分之差而没有及格,无形之中对我施加了对文科的恐惧感,就选择了理科,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热爱数学、化学,加上语文和英语是我的强项,还有14班诙谐幽默、和善可亲、实力超群的老师群体,我最终选择了理科,在理学的道路上如鱼得水,越走越坚实。

高二是高中的分水岭,老师们都说高二决定了高中三年的成绩,能否稳住就看这一年。很清楚地记得,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我一下从原来的年级100名左右进步到了年级15名左右,班级第二名,这是文理分科以来第一次大型考试,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或许是分科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理科,更加有目标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高二是别具挑战的一年,这一年经历了很多事,对我最有影响的就是参加第一届“生命教育展示周”活动,当时又恰逢期中考试,每天除了学习、复习,还要抽出很多时间去参加演讲培训。每天中午去报告厅排练,所以直接导致下午上课没精神,为了使自己不打瞌睡,咖啡加笔头,提醒自己打起精神,不停地奋斗。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其间的忙碌、焦虑与充实,真的是无以言说,五味杂陈,加之家里有人患了大病,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雪上加霜,压力瞬间呈指数上升,当时就一直给自己讲:咬咬牙,没什么过不去的!最后,一个月的坚持,期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全班第一,演讲也拿了第一名,一切都慢慢变得好了起来,高二这一个月的经历成为了人生中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在后来的日子里,每每遇到困难,我都用那次经历激励我自己,以前那么累都挺过来了,现在的自己也可以的!此外,我为自己总结了一句话: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自己肯去挖掘,心有多大,舞台真的会有多宽!

在不断努力之下,高二时我的成绩一直都稳在前三名,但是到了高三理综合卷之后,结果就不容乐观,成绩呈直线下降,这应该是很多理科生的心病,我也不例外,记得不合卷时理综单科可以考二百七八十分,合卷之后就是二百三四分左右了。幸好排名能够稳住,这应该感谢我的语文和英语,多年的积累慢慢显现出来。我现在作为一名高三的化学家教老师,接触了很多高三的学子,发现理科生语文和英语都比较薄弱,成为了他们致命的弱点,所以,作为一个理科生,学好语文和英语有时候也会力挽狂澜,在我身上就有这样的小故事:那是高三上学期的一次考试,理综成绩很快就出来了,考的很糟糕,班级排第七,和第一名差了40来分,还被班主任说了一顿,然后晚上出来了语文成绩,排名一下就到了班级第一名。所以理科生学好语文很重要。对于学习语文,我有如下两点小的建议:一、多读多背。反复朗读背诵课本里的古诗词,多读课外古文书,增强语感。多读近十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积累好词好句,平时看见好的句子和段落也要注重积累。不然每次考试就会冒出:唉,书到用时方恨少!二、多写多练。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书,当年我用的三年模拟两年高考,里面讲解了很多解题的思路,可以学习借鉴。英语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可以相互借鉴。

高三是冲刺的一年,每学期给自己拟定一个计划和时间表,每次考试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进则奖,退则罚,严格要求自己。高三的学习任务很重,每件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得有条不紊,这样每天都能够有所收获,忙中求进,苦中作乐,高三的阳光也是分外明媚的。到了大学就没有人监督着学习,一切都是凭自己自觉,所以要珍惜高中有小伙伴陪伴、有老师监督的日子,大家是同学,是朋友,更是战友!心中只装下学习,拼尽全力去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心态真的很重要。其实在高三时我的状态并不是很好,经常睡不好,高考那三天晚上都没睡着,还记得早上考语文前,全年级的同学都在复习,就我一个人在办公室睡觉,当然,那样的氛围里,肯定是睡不着的。午餐时碰见了邬开友老师,他给我讲了他当年赛课时的一次经历,然后说道:一两晚上不睡根本没关系,照样可以发挥得很好,考试的时候我一直想着这句话,鼓励自己。高考前两个月举步维艰的时期真的很感谢邬老师和余老师的开导,感谢李老师和杨老师的鼓励。还记得高三有次升旗仪式上一个老师讲述美国诺奖获得者的事迹时,那位作家的座右铭是:没有什么事你做不到,前提是你很想很想很想……现在的我一直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江中的学子同是如此,只要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高考面前,你始终是胜利者。现在的我回首高考,真的也就不过如此,以后面临的考试和困难还很多,而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武装好自己,以不变应万变,满怀希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从吉林大学到北京大学,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高考完最重要的就是填报志愿,在我看来,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真的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在大三保研的时候去外校参加夏令营或者保研面试,对方学校很看重本科学校是否为985高校,也许我应该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了一个还可以的985高校。以我现在的认知看来,专业适合自己的就行,不要太看重就业,因为未来几年后的发展谁也说不清,如果今后选择读硕士和博士,到那时主要接触的就是科研,就业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当然,这需要研究者对科研有足够的信念和热情,不然如何抵抗数不胜数的文献和一堆实验仪器带来的孤单?

“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老师和家长们经常对高三学子画饼充饥,其实不然,大学里听过一位教育学家的报告,说一个人的成长中所面临的挑战应该是逐渐增加的,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累,因为我们肩负的责任多了。只是到了大学换了一种学习模式,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自学。从西南跑到东北念书,很遥远,大一刚进入学校,很多都不懂,在远方,有学长学姐给你讲大学的很多事,有“老乡会”大家相互帮助,会结识全国各地的同学,从一脸茫然到你自己也成为学长学姐,校园也由陌生变为熟悉,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所以,未来的路,无所畏惧。记得我的大学从军训开始,为期23天,五点起床,六点早操,然后是抢饭,简短的午休,下午也是满满的训练,一般都是晚上九点半结束。怀念起当年的“魔鬼式”军训,现在还很怀念。接着开始了真正的学习生活,网上选课,然后早起占座,因为大学里都是容纳500人左右的大阶梯教室,坐后面就无心学习了,记得最恐怖的一次是去逸夫楼上课,早上五点到教室,前面两排都被人占满了,着实让我吃惊,不过这样的激情大家并没有持续很久,大概过了一个月,六点到教室的我也能占到一个绝佳位置,然后去操场跑步,晨读,这时会发现,操场上六点已经有很多人在练习英语口语了,每次跑步这都会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而此时的我们就是国之脊梁!大一大二的课程很繁忙,一学期10多门课,还有若干实验,每天都忙着上课写作业,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但是其余三个同学很少去上课,因为每个人念大学的目标不一样,而且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加之学校很大,教学楼也很远,就容易产生惰性心理,这是大学里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因此我的第一准则: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任何事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大一就很认真的学习,然后第一学年居然拿了一个专业第二。大二专业课增多了,转了专业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保研去北大。于是学习起来充满了动力,在大二下学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五顾茅庐找了我们院最严厉的一个教授作为我的大创老师,通过了老师对我的三次考核,终于拿到了研究的课题,担任项目的负责人。从文献调研、项目立项申请书的撰写到带领小组成员独自去黑龙江实地考察,然后采集样品进行处理送样,观察薄片,数据分析,中期答辩到最后结题,历时一年半,每件事都亲自动手亲身实践,很苦很累,一年半的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可以品味,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第二笔宝贵的财富。转眼到了大三,离保研确定名额也越来越近,大三几乎全部都是专业课,难度也不断加大,项目也临近尾声,各种忙碌,在大三上学期申请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夏令营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并且在数所高校、上万的申请者中成为为数不多的两百人成功入营,并且取得提前免试研究生的资格。大三下学期最后终于尘埃落定,前三年总成绩专业第二,算上加分项综合得分也是专业第二,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学校参加面试考试,通过之后就可以攻读研究生。在之前联系了上交、浙大、清华、北大和科大的几个不错的老师,并且均获得老师的同意,但由于北大情怀,加上导师和研究方向都很不错,最终还是选择北大,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当然,保研之路并不是表面所见的那么轻松,挫折和打击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每个人光鲜的表面背后都是奋斗的汗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改变现状,为了目标去努力,方能成就自己。

我们的约定:我在北大等你

许久没写什么东西了,感觉文笔越发拙劣,轻描淡写数千字大概谈了谈我的经历。离开江北中学已经四年了,这些年的求学经历,有苦有乐,有喜有忧。现在我站在北大的校园里,感觉很平静,因为一直都在为了目标不断地付出,结果的得来也都显得自然了。我知道,保研不是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五年博士生涯还需要更加的努力。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决心哦。我能做到的,相信你们也可以!我在北大校园里迎接你们的到来!

感谢初2010级7班和高2013级14班全体老师的教诲,感谢培养我陶冶我的江北中学!衷心地道一声:谢谢!

学生朱莹于北京大学逸夫楼书

2017年5月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