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0K 实用至上,拒绝光污染,9700K+1080打造极致简约高性能主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09:59:25
分享:

本文作者:三哥瞎捣鼓实验室

一、前言

近年来,RGB大行其道,刚开始时,本人还觉得有点意思,但用的时间一长,除了刺眼还是刺眼,尤其是半夜的时候,那酸爽简直。。。。。

再加上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追求沉稳、实用,所以就有了这次不追新、不玩光污染、极致简约的“升级”,下面先看成品图。

后部一览,自己添加了无线网卡,所以有四根天线。

二、配件介绍

与其说是升级,不如说是新瓶装旧酒更为合适,为了实现0光污染,这次只是更换了机箱、散热器等少数配件,至于主机内部,基本还是沿用之前的老配置。哦,对了,还增加了个浦科特M9PeG 512G NVMe SSD。

所以总结起来,这次“升级”,只是新增了以下三样而已。

由于现在的游戏容量越来越大,一个战地5就要50G,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480G的Intel DC S3500 SATA盘已经有点捉襟见肘,所以增加了一块浦科特M9PeG 512G M.2,顺便体验一把NVMe盘的速度。

外包装上有个涡轮之眼,看上去很有感觉。

近期SSD各种降,浦科特M9PeG 512G也不例外,该盘有带散热片和不带散热片两种规格,两者差价也只有20元,果断买了带散热片的。

浦科特M9PeG 512G M.2 NVMe SSD固态硬盘799元京东

盘到手后才发现,21号还有更便宜的价格,哎……只能用早买早享受来安慰自己了。

国内

PLEXTOR 浦科特 M9PEG NVME 固态硬盘 512GB699元

盘的背面是各种技术参数,我就不细说了,反正以大妈的图片分辨率,你们是看不清字的。

内部用塑料盒子装着,附件也很简单,只有一颗M.2螺丝。

SSD采用流线型散热马甲,中间一抹红色,上面写着浦科特的英文LOGO。

M.2接口特写。

背面没有原件,只有一张贴纸和一个标签。

习惯性的拆开看了看,因为有些不老实的固态牌子有换颗粒的习惯,可以看出,浦科特M9PeG和最初上市时的情况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Marvell 88S0193主控,南亚LPDDR3 512M缓存,东芝原厂64层 3D NAND闪存。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窍门,用吹风机+刀片可以无损打开标签,并不影响质保,我以前给SSD换第三方散热片时就经常这么整。

主板上正好有一个M.2接口,果断将其安装上去。

接着看机箱,Fractal Design Define Mini C TG,Fractal Design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北欧品牌,机箱产品主打静音和极致简约,在RGB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不随波逐流,实属难得。

本人几年前用过这个牌子的R5机箱,对其静音效果印象颇深,这次由于要用M-ATX板型,所以选择了支持M-ATX的Define Mini C TG。

产品的外包装非常朴素沉稳,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

这一侧是机箱结构的简单图示。

附件一览,调料包、说明书和顶部防尘网。

机箱的造型十分简约,四四方方,没有什么奇怪的造型。正面侧板为钢化玻璃,尽管光污染可以不要,但侧透还是要有的。

另一侧为钢质侧板。

内侧有一层厚实的静音棉。

顶部的接口也基本是标准配置了。

尾部配了一把12CM白色静音风扇,下部的PCI档条共有5根,比普通机箱的4根多了1根,这样的好处是空间更大,甚至可以实现M-ATX主板组双卡。

底部有一张很大的防尘网,有灰的时候可以抽出来清理。

由于近年来NAS的兴起,机箱右侧取消了那种传统的一排磁盘位,这样一来,整个机箱内部更大更通透,散热效果更好。底部电源位则采用了一个大罩子罩住。

背面,理线位全部在左侧,并且配了自粘扎带。机箱底部有两个铁制磁盘架,另外,在散热器背板部位还有个可拆卸式SSD架子,提供了3个2.5吋磁盘位。

散热器,为了和机箱配套,选择了同为Fractal Design旗下的Celsius S24一体式水冷。

散热器的盒子为蓝黑配色,右侧的金色“5”字说明其提供5年质保。

分形工艺Celsius S24 水冷散热器240 949元京东

去购买

背面是产品的技术参数,纯英文的,左侧是说风扇可以工作于自动和PWM两种模式,右侧貌似在说冷头和水管采用的各种黑科技。

内部采用瓦楞纸包装。

散热器主体。

采用240薄排,材料为铝质。

这里有两个4pin风扇插针,可以将冷排的两个风扇插到这里,非常适合主板风扇插针较少的情况。

冷头的造型也非常简单。

纯铜大底座,吸热较快,并且预涂了硅脂。

扣具一览,基本支持I、A的主流平台。

标配的两把4针黑框白叶风扇,看惯了RGB风扇,再看这种风扇觉得真够清新的。

其他配件都是原有的,简单介绍一下吧,主板:MSI Z270M MORTAR。

CPU:I7 9700K,别问我9700K是怎么上到Z270上的,网上教程很多,大家自行搜索。

有需要这个主板BIOS的,我可以贡献出来。

内存,芝奇Trident Z DDR4 3200 8GX2,C14,B-DIE颗粒,话说幻光戟现在都烂大街了,这种黑红配色的Trident Z反倒很少见了。

其实Z270的配置放到现在并不过时,各种接口也很全,甚至连USB 3.1 TYPE C都有。

所有配件里唯一一个有光污染的: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不换掉它,一来是显卡这玩意实在太贵,换一下大好几千;二来是这张卡的光污染也不多,而且也可以通过软件关掉,所以就姑且放过它吧。

至于为何不换RTX2080等新品?一来钱包紧张,二来目前光线追踪还处于尝鲜阶段,支持的游戏太少,效果也一般。

很经典的微星红龙造型。

背面有金属背板。

视频接口也很全。

三、装机展示

装机的难点其实不在配件安装,而在理线,要想将线理的好看,真要花一番功夫。

首先将主板和散热器安装好。

这个机箱要安装240冷排,可以选择顶置和前置两种方式,但采用顶置方式的话,会和高梳子内存打架,所以只能采取前置安装方式了。

水冷头上的雪晶图案特写。

少了那些纷乱的RGB线材,突然发现装机也变得简单了许多,很快就理好线了。

黑色中一抹红,看上去颇为素雅。

机箱对背线支持比较友好,所以背线也很好理。

盖好玻璃侧板,基本大功告成了。

SSD特写。

内存特写。

显卡特写。

WiFi天线特写。

接好显示器,准备开机。

四、性能测试

其实网上Z170、Z270等主板破解9系U的文章很多,但正儿八经进行对比评测的很少。再加上网上传言,用Z170、Z270等主板破解支持9700K、9900K后,存在性能下降、对M.2 SSD支持不佳等问题,所以本人特意借了一张Z370主板,进行了一番对比测试。

1.SSD性能测试

AS SSD Benchmark测试,可以看出两个平台互有胜负,且差距很小。

CrystalDiskMark测试,差距依然不明显。

TxBench测试,差距也不大。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反倒是Z270平台小胜。

2.CPU内存性能测试

先来一张CPU-Z截图验明正身。

CPU-Z自带的测试程序,在这里,Z370平台还是占了优势的。

Superπ考验的是单线程,所以Z270平台并不吃亏。

到了国际象棋,Z270平台居然反赢了Z370。

CINEBENCH R15测试,1404是Z270平台跑的,1537是Z370平台跑的,这里还是Z370平台更强势一些。

内存及缓存测试,两个平台采用同样的内存及设置,在内存带宽方面,两个平台大差不差,但在L1、L2、L3缓存带宽方面,还是Z370平台占优。

3.游戏测试

由于游戏测试截图太多,考虑到有些急性子的读者估计懒得看,所以我这里直接上汇总表吧。

通过汇总对比可以看出,Z370平台在大多数项目都略胜一筹,不过幅度都不是很大,个人推测是Z370对9700K的支持度更好,不过考虑到换主板的代价,这点小小的差距还是可以忍受的。

4.温度及功耗测试

由于本人这次测试采用的Z270是M-ATX板型,Z370是ATX板型,板型不同,无法放在同样的机箱环境中进行测试,所以这里就不进行对比了,只测试Z270平台的数据。

AIDA64 FPU烤机测试,得益于机箱风道和水冷散热器的强力压制,CPU的核心温度没有超过50℃。

显卡烤起机来还是有点热的,好在平常使用也很少达到烤机这样的严苛程度,所以也不用担心。

SSD直接用红外探测仪测试CrystalDiskMark写入时的温度,达到了62.9℃。

功耗三连,可以看出,待机和CPU烤机功耗还是很低的,唯独显卡烤机时功耗高一些,但550W的电源也足以应付。

五、总结

此次折腾,没有酷炫的光污染,也没有最新的RTX2080等配件,和本人前些年的折腾比起来,真的是小打小闹,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变得越来越务实沉稳,也越来越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下面还是习惯性的总结几句吧:

1.虽然光污染是主流,但未必所有的玩家都喜欢光污染,然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家都一窝蜂的去生产RGB产品,不带光的产品选择实在太少了。

2.不要被厂家宣传的新技术牵着鼻子走,神马光线追踪,神马新型煤气灶火力更猛……硬件发展永无止境,钱包却是有限的,所以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好!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我并不反对其他玩家对光污染和新技术的追求,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