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 淑嘉皇贵妃的确来自朝鲜,为什么今天的韩国人几乎只字不提,是不知道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3 21:29:41
分享:

淑嘉皇贵妃的出身寒微,提她的话,韩国人不会觉得有面子

索罗豁满洲,亦称高丽佐领,是内三旗包衣佐领的一种,由后金或清朝初期自朝鲜而来的归附人丁组成,隶属于清朝内务府。

包衣源于满族早期的包衣阿哈制度,最初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被编入包衣牛录,后来皇属包衣牛录规范成为服务于宫廷的机构,也就是内务府。

对比其他进入元明宫廷的朝鲜美女们,几乎都是贵族出身

元顺帝的奇皇后,是高丽王朝总部散郎奇子敖之女。

明成祖的恭献贤妃,永乐七年朝鲜王朝进贡美女之首,本籍是新罗王室后裔安东权氏;韩丽妃,她的侄女是朝鲜昭惠王后;任顺妃是朝鲜仁宁府左尹任添年之女;吕婕妤是朝鲜护军吕贵真之女;另外还有李昭仪、崔美人等,虽不可考,但想来出身必然不差。

你觉得韩国人会怎样选择?

一边是贵族家的千金,被大国皇室迎娶为妻妾。

一边是被掳掠到中国,或是因生计而投奔中华的奴隶家的篷门姑娘,自幼侍奉未来的君主,后来扶摇而上。

反差实在很大。

其实如果韩国人能够正视历史,认真挖掘一下淑嘉妃的故事,还是可以拍出一部好剧的。

当然,不提淑嘉妃,还有一层意思。

因为韩国人从内心对清朝统治的不认同。

附:淑嘉妃生平

原姓金氏,在皇四子弘历成婚前很可能已随侍其身边。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登极,是为乾隆帝,封金氏为金贵人。长芦巡盐御史三保曾奏请进京,并且叩谒梓宫。乾隆帝则在三保奏摺上墨批,告诫金贵人的戚属要为国尽忠,不要因金贵人在宫中而有任何恃恩之念。

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诏封金贵人为嫔。内阁典籍厅为金氏晋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令、婉、嘉、粹”四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嘉字,金贵人由是成为嘉嫔。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正式册封。

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皇四子永珹。乾隆六年二月十三日,奉皇太后懿旨,册封为嘉妃。同年二月十六日,长芦盐政、武备院卿金三保为嘉嫔奉旨册立为妃而上了一道谢恩折,内容中提到嘉妃是为其长女。

乾隆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午时,生皇八子永璇。

乾隆十三年四月初五日,正式册封为嘉贵妃。

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日辰时,生皇十一子永瑆,七月二十五日,举行了嘉贵妃四十千秋庆典,按例恩赐物品八十一件。

乾隆二十年 十一月十五日,嘉贵妃金氏薨逝*,享年四十三岁。翌日,乾隆帝追封其为皇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赐谥为淑嘉皇贵妃,棺椁暂安于东直门外静安庄殡宫。

嘉庆四年三月,淑嘉皇贵妃之家族抬入正黄旗满洲旗分,姓氏亦满化,是为金佳氏。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知道这段历史还是在前几年韩国电视剧奇皇后里看到的,当时特别喜欢河智苑扮演的阿娘,所以就好奇查了那段历史。在历史上奇皇后并不是如电视剧说的那样,相反担得起红颜祸水这个词,元顺帝的皇后也并不是如电视剧演的那般心肠歹毒,相反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誉。奇皇后得到元顺帝宠幸之后特别仇恨当初把她送来当宫女的高丽大王,所以就挑唆皇帝,攻打高丽,高丽王朝为此遭受重创。不仅如此,奇皇后还和宦官朴不花勾结,朴不花好像并不是真正的太监,两人早有私情。生下顺帝的儿子爱猷实理达腊之后,元朝退往蒙古,北元建立,元朝灭亡。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韩国人对这位皇后只字不提吧。

淑嘉皇贵妃不是来自朝鲜。她是朝鲜族的中国人,在旗的。

朝鲜族不是朝鲜人,这就像回族人不是阿拉伯人一样清楚。清朝连汉人都不能做皇妃,别说外国人了。满清和朝鲜从未通婚,清宫里没有朝鲜皇妃,明朝皇宫里才有。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出自内务府汉军旗包衣,原姓金氏。她的祖先是朝鲜的将领,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元年丁卯之役,因战败被俘被充入包衣,也就是满族人的奴隶。这是淑嘉皇贵妃出生近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在汉军旗,朝鲜族包衣很少,他们和汉族汉军旗是可以通婚的。几代人下来,和朝鲜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如意传》说淑嘉皇贵妃是“朝鲜贡女”,这是那明朝的制度讲清朝的事情。这片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属于瞎胡编,你可以把它和《甄嬛传》一样看成是架空历史的故事,硬套上清朝的人物而已。

它第一集一上来,皇子选秀,在这边落选了上那边选,我就没再看下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没有?皇子的老婆自己选?那还有王法没有了?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