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砖 空心砖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3 21:17:17
分享:

空心砖是一种体积庞大、内部空而不实的墓砖,又称“空腹砖”、“空砖”、“圹砖”、“郭公砖”、“琴砖”和“亭长砖”。最多的是长方形砖,亦有门楣砖,支柱砖和三角形砖等。外印各种纹饰。盛行于战国末到东汉。出土地区主要在晋南、陕西、山东西部,以河南最多。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制作过程,先将表现的题材,刻在印模上,然后将印模打印在未干的砖坯上。印模阴纹,打印在砖坯上是阳纹;印模是阳文,打印在砖坯上是阴纹。河南洛阳出土的多阴纹的空心砖,花纹个体较大,分布松散,线条流畅,内容有卫士、虎、朱雀、飞雁等;郑州出土的多阳文,花纹个体较小,排列紧密,内容有舞乐、骑射、田猎等。

刚刚从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空心砖

外形很像现在的水泥预制板

一头是两个圆孔,另外一头则是一个长条形矩形孔

用空心砖砌的墓。

一般来说,砌这样的墓大概就是需要十八、九块空心砖。不过这座墓所用的砖质量显然不是老高,左右两壁的好些砖都被压塌了。而且我怀疑顶上也没有盖空心砖,估计当时随便盖个木板什么的。大概是穷人家的墓吧。

这个空心砖墓的规格似乎要高一些,顶上平铺一层空心砖,盖住墓室,两边壁上则砌了两层的空心砖。看来是个富户。

这个也不赖!

有富裕的,当然也有不富裕的,瞧瞧这两座墓,估计是从别人家坟地里捡来的空心砖,挡在自己家祖先的墓门口吧?不过这也能说明一个事实,这座小砖砌的墓,时代要晚于用空心砖砌的墓。

还有这一家的墓地,肯定是不肖子孙啊!老祖先的墓,从砌墓壁的空心砖,到砌墓室地面的小砖,没有一个像样的,估计都是从乱坟岗子上扒回来的破砖烂瓦。

空心砖虽然只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人们用来砌筑墓室的一种建筑材料,但是因为其时代古远,而且只是在历史上的特定时段、特定地域内出现,所以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加之其造型独特,纹饰华丽,所以宋以后逐渐成为好古探奇的某一部分人收藏的对象。

明代人王士性在其所著《广志绎》中说:“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郭公砖长数尺,空其中,亦以甃冢壁,能使千载不还于土。俗传,其女能之,遂杀女以秘其法。今吴、越称以琴砖,宝之,而洛阳巨细家墙趾无不有也。”足见当时江浙一带的人士对于空心砖的喜爱。

还有一种说法,明代人认为空心砖因其空心,轻扣之,磬然有声,与琴音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所以多用此砖来搁放古琴,空心砖也因此得名“琴砖”。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古琴论·琴桌》:“琴桌面用郭公砖最佳……尝见郭公砖,灰白色,中空,面上有象眼花纹。相传云出河南郑州泥水中者绝佳。多有伪作者,要当辩之。砖长仅五尺,阔一尺有余,此砖驾琴抚之,有清声泠泠可爱。”

相传空心砖最早由郑州砖匠郭公制造,故名郭公砖。不过也有其他的说法,清代开封人周亮工所著《书影》中就讲:“余乡多郭公砖,体制不一,以长而大者为贵。江南人爱之,以为琴几。荥泽、荥阳尤多。郭公不知何时人,闻嘉靖元年,会城抚军命卞百户修月堤,偶发一古冢,砖上有朱书曰:“郭公砖,郭公墓,郭公逢着卞百户,巡抚差尔修月堤,临时让我三五步。”卞以示巡抚,巡抚曰:“让彼十数步,何止三五步也。”家大人语小子曰:“此砖昔但以空心名,后以为宜于琴也,遂以琴名。”既修堤后,遂竟呼为郭公砖矣。”

空心砖还有一个名字,亭长砖,大概因为砖身饰亭长造型而得名。汉高祖刘邦在发迹之前曾经做过“泗水亭长”,所以在汉代社会,亭长形象与仙鹤、轺车、骑猎、伏羲女娲等等形象一样,应该也是流行装饰符号之一种。我没有亲见过饰有亭长形象的空心砖,据资料讲其形象“方面丰颐,有须,两手执旗干而立。”大概类似与后世的门神一类形象。

给你见识一块货真价实的空心砖

再来一块

上面两块都是长方形的,这一块则是断面正方形柱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支柱砖吧。用在不同的部位,所以形状不同。注意砖的两头大大的两个外圆内方的纹饰,不就是孔方兄吗?汉代人是非常拜金的,所以把钱的形象到处雕刻,而且墓葬里一定要随葬铜钱的。

这是一块残的,不过纹饰很漂亮——四支箭射向一朵莲花?

空心砖残块,这应该叫什么纹饰?柿蒂纹?乳丁纹?不过下面的一排四个蝉纹很明显。

空心砖纹饰:嘴里叼着鱼的两只仙鹤

似乎是一只鸿雁。不过很奇怪鸿雁的骨骼也印得清清楚楚。

一只山羊?山羊的嘴左右两侧分别是白虎、青龙形象。

轺车

骑射

被射中的牛?虎?

持枪冲锋的战士?

还有最后这一种,是最大量的一种纹饰,可是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难道它就是传说中的“象眼”纹?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