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呢 得道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3 20:36:45
分享: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五章

从前那些好好学道和实行道的人,精微、智慧、深刻、明白。

由于他们的深度,他们大道的深奥与境界是不容易为旁人所体察认知的。

正因为不易体察,所以更要勉为其难地予以形容:得道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小心翼翼地,像是冬季渡过河流。他们慎重谦和,像是顾虑会受到四邻的不满或攻击。他们认真严谨,像是作客他乡,不可大意。他们慢慢地展开发挥,像是冰雪消融。他们实实在在厚重本色,像是原生的木头。他们接受包容,就像是一个山谷洼地,兼收并蓄,好像是不避污浊。

那么,谁能停止污浊呢?靠平静的过程使它沉淀而清明。谁能安定永远呢?靠微调与和风细雨让它焕发生机。得道的人不求满盈,正因为不求满盈,看似保守,却不断取得成功。

这里有一个深不可识的提法,这说明了老子的感慨,乃至于可以开阔地解释为牢骚。老子的许多想法与俗人不同,超前一步,不无怪异处。他在书中已经屡次叹息大道的不可道,不可识,难以被人了解被人接受。虽然他从理论上强调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实际上他的理论仍然非常另类,他的锋芒是遮蔽不住的,他的锐与可争议性难以挫折解除。他的耀目之光,和不下去。他的与俗世俗说的差距,欲和之而难能。

而老子所谓勉为其难地形容善为士者——善于做人做事为政为道——的状态,豫兮、犹兮、俨兮、涣兮、敦兮、旷兮、混兮,起码前三个兮——唯豫唯犹唯俨,与儒家无大区别。儒家就是讲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儒家又讲什么如坐春风。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就有了涣——如冰之将释或已释的意思。

用现代语言,涣兮就是解冻。苏共二十大后曾被称为解冻。我们则曾批之为修正主义。想不到,老子两千多年前就用过解冻的比喻,来讲善为士者的处境与心态。

儒家同样是讲形象思维的,而且很美。

温温恭人,出自《毛诗》,显然老百姓已经接受这样的温良恭俭让的举止规范。如集于木是指人们集合在木头上,小心翼翼,怕掉下来,与下面的惴惴小心、如临深渊并列排比。我读到这里想到的则是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上的表演,还有一群鸟儿停在一根枝杈上,谁也不敢碰谁。当然都是温和的与小心翼翼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