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 小儿肾炎、肾病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0 22:55:27
分享:

小儿肾炎、肾病 ’9.1五草汤 清热解毒,利尿渗湿,活血降压。[主治] 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方解] 方中鱼腥草、半枝莲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渗湿;倒叩草、灯心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益母草可活血通络,去瘀生新’;车前草甘寒滑利,可清热渗湿,利水消肿;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诸药合伍,有很强的清热利水,活血解毒作用。同时根据I临床不同证候,分别配合以传统的“发汗、利尿、逐水、燥湿、理气、清解、健脾、温化"等八法,灵活配伍,辨证论治。 ’[加减] 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克、旱莲草15克,止血效果更佳。[按语] 小儿肾炎,中医将其归于“水肿病"、“水气”的范畴。临床应用辨治水肿的方法治疗小儿肾炎,有些病例往往迁延不愈,说明须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和径。临床证状表明,小儿肾炎除水肿外,尚有高血压、蛋血尿或白尿等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高热、头痛、恶心等;部分病例水肿不明显,或水肿消失而肾炎未愈。故小儿肾炎一病,与中医的“水肿病”虽相近似,但也不尽相同。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与感染有关,其病理变化过程中,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通透性改变而造成血尿、蛋白尿等变化,故中医在治疗上,应该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五草汤系刘氏从民间单验方中筛选、验证并加以充实而成。通过临床验证,90%以上的肾炎患儿,服用7天左右、浮肿明显消失,血压下降;服用2周左右,肉眼血尿消失。 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一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於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倒叩草30克、

鱼腥草15克、半枝莲15克、益母草1 5克、车前草15克、白茅根30克、灯芯草1克、连翘1 5克、泽泻10克、胆草3克。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再拟方:苍术、黄柏各5克、银花10克、连翘6克、旱莲草10克、白藓皮10克、蝉衣3克、炒栀子5克、炒黄芩5克,泽泻6克,猪苓6克、云苓6克、姜皮3克、防风3克、生草3克。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9.2小儿肾病合剂 小儿肾病综合征,当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机固然与肺的肃降,肾的开合温煦有关,但小儿“脾常不足’’,故主要病因为脾气不足,中焦湿困,运化失司所致。因此,如何促使脾胃功能健运,维护其脏腑升降气化作用,调和阴阳,增强体质,防止继发感染,已成为治疗小儿肾病的中心环节。小儿肾病乃因脾受湿困为病,但感受时邪,或湿邪蕴久化热,也每多出现变证,故在治疗中,均不可“胶柱鼓瑟,刻舟求剑”成不变。既要掌握健脾化湿的原则性,又要考虑到见是证用是药的灵活性”阴阳表里,虚热虚实;辨证确切,庶不致误。 王某,女,13岁>学生。1984年5月20日来诊。自1 984年4月15日感冒低热咽痛,继之面及全身浮肿,4月20日诊为“急性肾炎99“小儿肾病综合征"。经某医院用中、西药与强的松10毫克每日三次,尿蛋白自降前,后持续不降,经常呕吐、面部及腿仍有浮肿。于5月20日来诊,患者面色苍白,舌苔薄腻,脉象稍滑。随嘱其递减停用强的松,处方:太子参20克、苏梗9克、云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2克、白术10克、白茅根10克,每日煮服1剂。服用10剂后,浮肿消失.食欲转佳,尿蛋白微量~,前方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又服七剂,先后复查三次尿蛋白,而治愈。

9.3.养阴清毒饮[组成]生地10克元参10克射干10克锦灯笼10克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小蓟15克、板蓝根12克鲜茅根30克生甘草3克[功效]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证见咽峡充血,咽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慢性炎症增大,可有轻浮肿或不肿,口干,尿少短涩或为洗肉水色,舌苔薄白或无苔,质红,脉沉细数或滑数

日一剂,共煎两次,共取药汁300毫升,分作两次或三次服。[方解]生地、元参、银花、射干、板蓝根、甘草为养阴清热解毒之品,是治咽炎的要药,茅根、小蓟为清热凉血利尿之剂。[加减)咽炎明显滤泡增生者蒲公英加至30克、青果榄10克;细菌感染性咽扁桃体炎同时应警惕风湿性心肌炎、肾病,应加重蒲公英的用量,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射干15克,若是猩红热后肾炎,在上方中加大青叶;鼻炎照上方去射干改用苍耳子10克、辛荑花5克;若是皮肤脓疱病后肾炎,加土茯苓15克,白藓皮10克。[按语]本病常在链球菌感染后l~4周起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体格检查时可在咽部、颈淋巴结、皮肤等处发现先驱感染未彻底治愈的残迹,若不仔细询问病史,极易忽略了原发病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使病情迁延治疗失败。6.2肾病清肺汤[组成]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15克倒叩草15克益母草15克灯蕊草1克[功效]清肺利咽,利尿消肿。[主治]小儿肾病,急慢性肾炎等。症见浮肿,少尿,伴有鼻塞流涕,咽喉不利,咳嗽喉中痰鸣等。;腹部膨隆,腹围66厘米,移动性浊音;阴囊水肿,双下肢有凹性水肿;纳可,小便量少,每日约100毫升;脉弦滑。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浆总蛋白3.69%,白蛋白1.og%,球蛋白2.69%,胆固醇639mg%,肌酐0.2mg%,尿素氮4mg。证属外邪困肺,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滥而发水肿。治宜清咽泻肺,

利水消肿。处方: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15克、益母草15克、倒叩草15克、灯蕊草1克、猪苓10克、大腹皮10克、生姜皮1克。经上方略加出入治疗二月余,尿量正常,浮肿消退无反复,腹围62厘米,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浆总蛋白6.0克%,白蛋白3.69%,球蛋白2.49%,胆固醇159mg%。9.4.肾病清肺汤[组成]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15克倒叩草15克益母草15克灯蕊草1克[功效]清肺利咽,利尿消肿。[主治]小儿肾病,急慢性肾炎等。症见浮肿,少尿,伴有鼻塞流涕,咽喉不利,咳嗽喉中痰鸣等。;腹部膨隆,腹围66厘米,移动性浊音;阴囊水肿,双下肢有凹性水肿;纳可,小便量少,每日约100毫升;脉弦滑。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浆总蛋白3.69%,白蛋白1.og%,球蛋白2.69%,胆固醇639mg%,肌酐0.2mg%,尿素氮4mg。证属外邪困肺,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滥而发水肿。治宜清咽泻肺,利水消肿。处方: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15克、益母草15克、倒叩草15克、灯蕊草1克、猪苓10克、大腹皮10克、生姜皮1克。经上方略加出入治疗二月余,尿量正常,浮肿消退无反复,腹围62厘米,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浆总蛋白6.0克%,白蛋白3.69%,球蛋白2.49%,胆固醇159mg%。小儿遗尿9.5.固肾缩泉汤[组成]淡附片10克鹿角霜15克胡桃3枚生黄芪

15克熟地12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五味子10克芡实12克乌梅10克生牡砺15克生龙骨15克石榴皮10克首乌12克分心木12克。[功效]温阳固肾,补气养血。[主治]夜间遗尿证。[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方解]方中用淡附片、鹿角霜、胡桃温阳而不燥烈,助肾阳以振命火,况且胡桃打用,亦即胡桃仁与分心,木同伍,补肾固精,主治尿频遗泄;鹿角霜又能补肾益气,固精壮阳,两者温而寓补,生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首乌补气养血,立足于整体机能的调理。五味子、芡实收涩固肾理所当用。石榴皮酸涩温,入肾与大肠经,一般多惯用其涩肠止泻,但其亦有固肾涩精之效。乌梅酸温敛肺生津,涩肠固肾,生龙牡具有镇心安神,收敛固涩的作用。全方温阳助阳,调补气血,加之固涩收敛之品,以防振奋的肾气耗散,补中有敛,即可以巧取胜。[按语]小儿遗尿证系先天禀赋不足,肾虚不固,后天又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两亏。肾司二便,肾虚则开合失司,当合不合,故而夜间尿自遗。又久虚不可速补,汤剂见效后,原方可改为丸药,以丸药缓图长效。[典型病例]张××,女,12岁。患者经常夜间遗尿,遇冷加重,每隔二,三天或五六天即发作一次,多于熟睡中尿自遗,平时神疲气弦,小便清长,眠食尚可,望之而面色白,舌光无苔,脉沉细无力。辨证:先天不足,肾虚不固,气血两亏。予固肾缩泉汤连服7剂,未见遗尿,后又再服14剂,精神体力均见好转,未再遗尿。遂改为丸药,连服1月巩固疗效。

9.6. 徐氏小儿遗尿验方(组成]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防风10克藁本10克浮萍10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功效]温肾固摄,宣发肺气。[主治]小儿遗尿症。[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7剂为一诊,四诊为一疗程。一般需服药4周。(方解]对于遗尿的病因病机。《幼幼集成》认为:“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徐师认为,是由于肾气虚惫,膀胱约束无权。欲纳其肾,先温其阳,所以徐师治疗此症首选补骨脂。此药为中医历来治遗尿的要药,性温入肾经,补肾壮阳;配以金樱子加强固摄下元作用;重用防风、藁本,加强温煦之功。此二药入肺和膀胱经,有较强的散寒、祛风胜湿的作用,可散膀胱寒温。浮萍,性寒,能宣发肺气,通调水道,与温燥药寒温相配,使之温而不燥。肾阳不足者心阳不振,致使睡眠过深而遗尿不自觉,以石菖蒲芳香化湿,开心窍,有助于遗尿早愈。[加减]本方拟制特点:温肾固摄,重视温煦膀胱;宣发肺气,注重寒温相配;随症加减,配以芳香开窍,或清热泻火,或健脾益气。可选用麻黄10克、知母10克、黄柏2克、以及参。芪、楂肉等。[按语]《景岳全书·遗漏》:“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徐师认为,肾气与肺气密切相关。肺在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肾在下焦,主水液,司二便,为水之下源。肺气盛,宣降正常;肾气足,固摄有权。所以重用防风、藁本、浮萍,以宣发肺气。部份顽例加用麻黄,以其性温入肺、膀胱两经,能加强宣发温煦之功,俾肺气宣通,三焦气化正常运行。此增强膀胱气化,改善其制约功能,属“下病上治”之法。经用本方治疗109例患儿有效率占71.56%,收到满意效果。【转帖】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