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几个老中医干 快失传的揪痧法竟能治好多种疑难杂症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26 19:20:32
分享:
1、快失传的揪痧法竟能治好多种疑难杂症

揪痧几乎失传,今天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个痧大多是生气、上火之后容易产生,痧是堵在经络的瘀血、瘀气,经络瘀堵形成痧之后,会出现很多症状,如:发热、心烦、失眠、厌食(吃不下饭)、咳嗽、浑身乏力、濒死感、胸闷、心慌、梅核气、头晕、说不出的一种浑身难受、大便失调、等等。仪器又检查不出病来。这时可以用揪痧的方法试试,看是否有痧。如果有痧,揪出来就好了,立竿见影。因为前胸经络很多,在这个位置揪痧,达到了同时调理的效果。

几乎失传的揪痧法能治疗很多病

揪痧的位置:颈项、前胸,这些位置有督脉、任脉、脾经、胃经、肺经、肝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等经络。

揪痧的顺序:从上向下、从左向右

揪痧的手法:食指与中指蘸温水夹起皮肉,快速提揪松开。

几乎失传的揪痧法能治疗很多病

我用这个方治疗了很多跑遍大医院,检查不出来病的患者。

1、邻居有位亲戚,30多岁的小伙子,生了点闷气,就觉着胸口堵的,半碗稀粥都吃不下。浑身无力2个月,吃理气药无效。找到我,我说看是否是有痧,只揪了2下,紫黑的豆就出来了,揪完痧,立刻感觉饿了,吃了2个馒头,一大碗羊汤,还没饱。我担心刚进食,怕吃多了伤脾胃,没让再吃。

2、一个40岁女子,吃不下饭、失眠、心烦欲死、浑身难受无力、有时拉肚子。8个月里沈阳、大连检查个遍,就是没查出病,但人已很瘦,精神极差。揪痧后,恢复。她笑着说:我看婆婆经常自己揪痧,婆婆说我可能是痧憋的难受,我还不信。

3、朋友家一位24岁女孩,生气后手发抖,浑身自觉发抖、发冷。医院无法处理。回来后,立刻揪痧,没想到,气滞血瘀如此之快,出痧很多,边揪边感觉不发抖了,体温恢复。

2、老中医每天做三次,九年后奇迹出现

测量血压一天三次

阮老发现自己发病的根源就是不按时吃药。他每天坐完门诊已是下午一点多,回到家吃完午饭,再间隔半小时后吃降压药,这时已是两点半左右。用药不规律,血压控制不稳,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自从发病后,他买了血压计,每天早晨、午睡后、晚上定时让老伴给他测量血压,并且把血压情况画成表格。每半个月,把血压记录拿给医生。在观测三个月血压变化后,专科医生为其确定了服药时间和种类,阮老也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如今他的血压再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吃白菜帮对付便秘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讲,保持大小便通畅非常重要,而白菜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可以解渴利尿、润肠通便。许多人吃白菜都喜欢吃叶子,而阮老却把白菜帮子“包圆”了,因为白菜帮子中粗纤维含量更多。

根据时令来穿衣服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讲,保暖很重要,因为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是在秋冬季发作。阮老的保暖经验是,穿衣要跟着24节气走,秋冬季穿衣要提前一个时令,春夏时要拖后一个时令。

晨起叩耳梳头三次

阮老还自创了老年健身操,每天早晨起床后做三次:身体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叩在耳朵上,双手同时按压耳朵。中医认为耳朵的形状就像一个头下脚上的倒着的胎儿,它上面的穴位与全身五脏六腑的全部器官都有对应。

此外,阮老还喜欢用牛角梳梳头,通过按摩头顶的“百会穴”,进而起到健脑提神、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

3、中医养生竟可以做到“形神共养”

1.守神全形

在形神关系中,“神”起着主导作用。“神明则形安”,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①清静养神: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

②四气调神: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调节精神,使精神活动与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

③气功练神: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

④节欲养神:虽说性欲乃阴阳自然之道,但过度则伤精耗神,节欲可保精全神;

⑤修性怡神: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绘画、书法、音乐、下棋、雕刻、种花、集邮、垂钓、旅游等,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使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操,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总之,守神而全形,就是从“调神”入手,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形体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2.保形全神

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因此,保养形体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做好保形全神呢?人体形体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形”重在保养精血,《景岳全书》说:“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阳气虚损,要温补阳气,阴气不足者,要滋养精血。可用药物调养,以保养形体。此外,人体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保养身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避其外邪、坚持锻炼等,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养神和养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要同时进行。“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是在"形神合一”论推导下,在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下,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4、中医大揭秘!睡姿判断所有疾病

睡觉不仅能养精蓄锐,还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但是不少人睡觉醒来,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觉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疲惫不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睡姿不当造成的。

1、趴着睡

趴着睡好像婴儿,这样睡觉的人比较容易流口水。而且,如果你的胸部被平压在床榻上,胸部憋闷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中医揭秘:趴着睡最大弊端是对心脏构成压迫。如果时间过久,或者由于肥胖等原因胸部压迫过重,就有可能影响到周身气血的运行,出现心脏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中医说心衰是由于气不足引起的,所以在睡眠中首先应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呼吸状态。趴着睡如果感到有憋闷的情况,睡觉时可以采取高枕位,保证心脏气血顺畅。

2、仰面朝天睡

采用这种睡姿的人通常非常疲倦,或者有醉酒等情况,在仰卧状态便很快进入了深层睡眠。这时,睡眠者的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前。

中医揭秘:睡眠中,面孔中开窍的部位多朝上,而气与津液走势下行。比如:熟睡时,由于脸孔朝上,因舌根下坠或口水流入气管容易造成打呼或呛咳,非常不利于肺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到肺的功能,甚至引发气滞而猝死。所以,睡觉的时候要翻身,更换睡眠姿势。

3、蜷着身子睡

蜷缩着身子睡觉可不是一个好姿态,不仅像个小虾米,而且对你的背部和颈部也会带来伤害。

中医揭秘:据医学调查显示:每5名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在过去6个月内患有背痛及颈痛的问题。而睡姿不良是导致背痛或颈痛的主要原因。人的背部在伸直时,感觉最舒服,中医认为,血脉不畅就会有虚证产生。所以不论是坐着、站着,甚至是躺着时,都应该把姿势调整到最舒服的程度,不要老是曲着腰。对于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而言,也应该让周身舒展而眠。

4、枕臂而眠

这是一个很不自觉的睡眠姿势,你可能睡前枕着手臂想事,但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一觉醒来,只觉得胳膊已经不是自己的胳膊,从肩头到手指都不听使唤了。

中医揭秘:枕着手臂入睡,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这会直接使人上臂的桡神经受到压迫性伤害,导致前臂、手腕、手指麻痹。这正是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睡眠中,气血与呼吸都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和规律的状态,在沉睡中,肢体有气血阻滞的情况因为不觉察而无法调节,便很快进入了麻痹期。所以不要养成将手臂枕到脑后的习惯。

5、完全侧身睡

完全侧身睡是压住了半边身子,如果你将一侧的胳膊和腿都压住了,开始时并不觉得,但当它成为一种习惯性睡眠姿势的时候,就会出现气血瘀滞的问题。

中医揭秘:有关专家调查了2000例脑梗塞病人,发现95%以上的病人有着完全侧身睡、压住半边身子的习惯。这样的睡姿在本身已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加重了血流障碍,特别是颈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而形成血栓。为消除这一隐患还是改为时不时仰卧,时不时半侧卧较为妥当。

5、别不信!中医大师一辈子都不会干这事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 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 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着晒衣。 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湿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子时房事。 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可阳气的初生却是在半夜子时(23:00~1:00)。这时阳气刚刚发芽,非常娇气,如果不加以爱护而行房事,会使这点稚阳熄灭,第二天的阳气就不会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打开;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10.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 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 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6、95%的人不知道的“百不如一”

有些养生观念需要我们刷新认识,以下几个“百不如一”或许就是值得重新认识和实践的养生方式。

百拒不如一挑  营养学家将脂肪类食物分为三类,第一类:会大量增加人体胆固醇含量,如各种畜肉及其制品、奶油与奶酪等,应少吃或不吃;第二类:对胆固醇含量影响甚微,如鸡肉、蛋类、甲壳类动物等;第三类:能降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如橄榄油及鱼类等。老年人将脂肪拒之口外并不是最佳选择,可挑食第二、第三类脂肪食物。

百听不如一唱  内脏平滑肌无法随四肢骨骼锻炼来改善,唱歌既可引起平滑肌的振动而增强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扩张肺部,增加肺活量。

百走不如一抖  “抖”法健身有益于锻炼身心。身体直立站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心静气半分钟,双手下垂,轻轻摆动,双膝微微上下抖动100-150次,每天半小时。此法老少皆宜,体弱多病者尤为适合。

百减不如一稳  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没有什么比体重忽增忽减更糟糕的了。减肥不如保持体重稳定。除了少数体重特别超重者确需减肥外,大多数人要慎重对待减肥。

延伸阅读: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