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上不平是什么症状 指甲表面凹凸不平,你体内绝对缺了这一物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26 18:54:52
分享:
1、指甲表面凹凸不平,你体内绝对缺了这一物质

专家指出,手指甲凹凸不平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指甲患上了病。最有可能的就是指甲营养不良或者是灰指甲,甲营养不良表现为甲板变薄,或是出现甲纵纹、甲横纹、凹凸不平小点,严重时出现甲分离,或者表现为甲肥厚、易碎裂、无光泽等。具体原因如下:

1、真菌感染:因不注意个人卫生而引发病菌的感染也会导致指甲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如果指甲的症状除了凹陷,凹凸不平之外,还带有变黄,增厚的情况那么就一定是灰指甲,这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

2、营养缺乏:有人观察到,长期饥饿、手指瘫痪或固定等因素可使指甲生长缓慢。患缺铁性贫血及造成肢端缺血的雷诺氏病,皆可引起指甲凹凸不平症。说明指甲凹凸不平与营养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此种病甲表现提示身体内钙质、蛋白质、硫元素的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从蛋类、大蒜中取得,建议患者要经常食用为好。

3、天气原因:秋天已至,天气渐凉,而临近冬天天气会更加的寒冷,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加重末梢组织缺氧,导致指甲凹凸不平。

手指甲凹凸不平的危害

指甲边缘部分塌陷可能是甲状腺机能衰退或是甲状腺机能亢进、髓细胞瘤、贫血症、肺癌或糖尿病的征兆,当然具体诊断还应由医生来进行。而指甲脱落则可能是热并严重的糖尿并神经过度紧张、肺炎、牛皮癣或是对药物产生排斥的迹象。

如果指甲两端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可能是体内缺铁或贫血、冠心并甲状腺机能衰退或营养不良的征兆。如果出现毛细血管破裂造成指甲下出血现象,有10%至20%的可能是因为身体内部受到创伤。

如何预防手指甲凹凸不平

1、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这是防止间接感染的关键所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3、手足多汗的人,可适当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疗方法,夏季是手足癣多发期,尤其要注意。

2、指甲上的横纹意味什么?看了后吓一跳

有斑点可能是真菌感染。如果指甲上有斑点,说明可能患有脚癣、牛皮癣等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儿童的指甲上长白色斑点比较常见,可能是因为缺锌或肚子里有虫子。

容易断裂或因肝血不足。如果指甲十分柔软、脆薄、易断,指甲容易和甲床分离,很可能是肝血不足,需要适量补充钙、蛋白质、胶原蛋白等,可多吃肉 皮、蹄筋、猪手等。此外,指甲周围如果频繁出现毛刺,多为虚证。指甲变干、变脆,容易开裂或折断、指甲甲床畸形等,还可能是甲状腺疾病等常见疾病所致。

凹陷当心牛皮癣。塔玛拉·里奥博士说,指甲出现凹陷或起皱的情况,要当心牛皮癣或炎性关节炎。有研究发现,有10%的牛皮癣患者,最初症状就是指甲出现开裂或甲床凹陷。

甲床发红警惕心脏病。如果指甲甲床发红,要当心可能患有心脏病。如果呈现灰白色或白色的话,则说明血液中红细胞偏少,很可能是因贫血导致的。

3、在指甲上涂上一物,孩子再也不要指甲了!

如何戒掉孩子咬手指的习惯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对儿童,如果是因为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过是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如果是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最好先带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测定检查,再给与对应的治疗方法。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

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

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3、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长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面带微笑,语调轻松,蹲下来与她说话,保持与宝宝平等的姿态,都有助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情感需求。而适当改善对孩子的要求,不对孩子太过严厉,不过分强调竞争,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求孩子尽善尽美等,也利于给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

4、厌恶疗法

4、甲沟炎脓肿怎么办,中医外治有疗效

一: 中医外治法

1: 黄连、大黄各等份,研末备用。用时以醋调匀外敷患处。

2: 酱油50毫升,蜂蜜10毫升。将酱油与蜂蜜调匀加温,浸泡患指,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直至痊愈。

3: 绿茶叶、黑芝麻、细食盐各一克,加少许生理盐水混合,捣烂如泥。皮肤常规消毒后,将上药敷于甲沟炎处,每日换药一次,连续用药2~4次。敷药期间患处不可沾水。

4: 乌梅肉一个用温水泡软。将肉质内面外敷患处,绷带固定,早、晚各换药一次。

5: 白矾适量,研为细末,入瓶备用。甲沟炎化脓溃烂者,用双氧水对局部常规消毒后,直接把药粉撒于患处,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治疗1~2次基本可愈。患处红肿热痛者,把明矾溶于冷开水中,按浓度1:3的比例配制。用消毒棉花蘸葯液敷于患处,包扎,每天换药3次。

6: 鲜仙人掌50克,除刺后捣为糊状,加食盐2克,正红花油6~8滴,调匀盛于容器备用。当日使用,当日配制。治疗时取上述药膏适量外敷于患处,以绷带包扎,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4日为一疗程。

二: 甲沟炎肿胀常常变现为

5、指甲发乌是怎么回事?带你了解真实原因

1、寒冷所致

天气寒冷,手指刚从冷水中拿出,或者,穿衣太少,身体热源供应不足,导致血管收缩,末梢循环不好,手指会出现发紫现象,指甲会发紫,寒冷所导致的指甲发紫,只需取暖,保证身体暖和即可。

2、供血不足

人体的供血不足会造成手指的局部缺氧,手指颜色会慢慢加深,变紫发黑;而血气不旺,身体有贫血症状的人手指甲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颜色深浅不一,有发紫现象。

3、发绀

人体除了指甲发紫,如果口唇也有发紫现象,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发绀,紫绀;如果浅表微血管内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就会使皮肤与粘膜出现蓝紫色表现,这是人体缺氧的一种表现,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绀,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4、心脏疾病征兆

指甲呈紫色,这是心脏病,血液病的征兆,提示血液内缺氧或某些成分异常,若紫色和苍白色交替出现,可见于肢端痉挛症。

5、小贴士

正常健康的指甲颜色以鲜明润泽的粉红色为最佳,平日里我们要注意指甲的保养,多吃富含蛋白质以及钙质的食物,身体营养充足才可供给足够的营养以助于指甲生长;要勤于修剪指甲,一般一周一次,指甲修剪不宜太短,太短不能保护手指;但是也不能留太长,留太长会有诸多细菌残留。

6、带宝宝不能留指甲,原因有这些

为什么宝宝需要经常剪指甲?

小宝宝手部协调能力较弱,指甲长了容易抓伤自己,宝宝又有吸吮手指和用手直接拿东西吃的习惯,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手指甲缝里的脏东西吸进嘴里后,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和寄生虫病,影响宝贝的身体健康,所以给宝宝勤剪指甲非常必要。

宝宝指甲多久剪一次?

宝宝的脚趾甲和手指甲生长速度不一样,所以每次的间隔时间也不一样。不过,当肉眼明显能看出宝宝的指甲长度超过手指时,就说明宝宝指甲该剪了。

手指甲:一般1周内修剪1-2次

脚趾甲:一般1个月修剪1-2次

如何给宝贝正确剪指甲?

1.瞅准时机

不要忽视宝宝的小动作,可能前一秒他还是安静的小天使,下一秒就开始了拳打脚踢,辣妈就因为侥幸心理,曾经把小宝手上的肉剪掉一小块,心疼死!最稳妥的方法是等宝宝睡着了再剪。

2.明亮的光线

虽说宝宝睡觉的时候剪指甲最为稳妥,但光线昏暗的环境下妈妈失手的几率也很高,给宝宝剪指甲时务必保证光线明光,360度无死角。

3.修剪的工具

宝宝的指甲很小,又很柔韧,不容易剪断,用一般的指甲刀容易伤到宝宝。妈咪最好为宝宝准备婴儿专用的指甲剪,不要用一般剪刀,以免剪伤宝宝的手指尖。

4.不要剪的太深

有些妈妈生怕宝宝的指甲藏污纳垢,总喜欢把宝宝的指甲剪的非常短。指甲剪的太短对于宝宝来说是很不舒服的,有时甚至会有刺痛的感觉。宝宝指甲长度手指尖相平即可,不可过短。

5.检查和修边

妈妈给宝宝剪完指甲后,可用自己的指腹沿宝宝的指甲边触摸一圈,觉得没有比较锋利的地方就可以了,发现尖角,务必要把这些尖角再修剪圆滑,以免尖角划伤宝宝。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