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电图需要空腹吗 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介绍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26 10:19:14
分享:
1、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介绍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有的P-R间期可超过0.24s,中青年人发病率为0.65%~1.1%,在50岁以上的正常人中可达1.3%左右。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是其产生的原因,一些运动员中发生率可达8.7%。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钾盐、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中枢和周围交感神经阻滞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均可致P-R间期延长。许多学者常把这类因素引起的P-R间期延长称为房室传导延迟,而不称为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良好。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发生率为4%~15%,尤其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也见于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大多为暂时性的,可迅速消失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消失。在老年人原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是较常见的原因,呈长期、渐进性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一般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II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上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II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上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II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上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II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上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不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无症状、亦无低血压或窦性心动过缓者无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原发病因治疗;对心率较慢又有明显症状者可用阿托品口服;或氨茶碱口服。青少年出现P-R间期延长,但无明显症状,经抗风湿治疗后P-R间期恢复正常,应考虑为风湿热所致。对位于希-浦系统内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症状的患者,必须紧密随访观察,因为它可能突然转变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甚至转变为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果患者有晕厥发作病史而又排除了其他原因。尽管心电图上只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希氏束电图证实是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下的一度阻滞,仍应考虑安置起搏器治疗。当患者有晕厥史,心电图P-R间期正常,但希氏束电图表现为H-V间期显著延长(>60ms),也应考虑安置起搏器。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就应该做到规范的生活习惯,养成好的作息时间,健康的生活态度,饮食方面也要多多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如果可以每天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制,提高免疫力,心情保持舒畅,积极乐观生活,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疾病。

2、做心电图时需要憋气吗?

现在针对心脏疾病的检查中,除了普通心电图,还有动态心电图,这是一种需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好的观察心脏变化。动态心电图的优势在于记录时间长,能反映活动状态的心电变化,从而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作短暂静态记录的不足。

1、检查前不能饱饮、饱食、吃冷饮和抽烟,需要平静休息20分钟。

2、检查时要睡平,全身肌肉放松,平稳呼吸,保持安静,切勿讲话或移动体位。

3、过去做过心电图的,应把以往报告或记录交给医生。如正在服用洋地黄、钾盐、钙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告诉医生。

4、检查时,如涂有电极膏,检查毕可用卫生纸擦掉。

根据病情若需作心电图运动试验,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餐前后1小时,不宜作运动试验;

(2)进行性或新近发作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后1年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休息时也有明显心肌缺血、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均禁忌作运动试验;

(3)如在运动试验中,病人发生心绞痛或冷汗不止,应立即停止,并请医生及时处理。

3、做心电图需要空腹进行吗

1.不要空腹。

为了保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检查前最好不要空腹。空腹可能会引起低血糖,造成心跳加速,从而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别穿化纤类衣服。

做心电图检查,尤其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时,最好别穿化纤类衣服。化纤类衣服容易产生静电,从而影响检查结果。虽然现在一般的大医院使用的心电图检查机都是能抗静电干扰的,但也有不少基层医院的心电图检查机是没有这个功能。建议穿纯棉衣服做心电图检查最佳。

3.女性不要穿连衣裙。

做心电图时,最好穿一些容易穿脱的衣服,尤其是在冬季。不要穿连裤装或连衣裙,因为做心电图时需要把衣服提到胸部以上,如果是连裤装或连衣裙,检查时,几乎要全裸身体,会让医生和体检者都觉得尴尬。

4.不要匆忙。

不要在匆匆忙忙的状态下去做心电图,检查前最好先休息一会儿,等平静下来再做检查。先休息十分钟,同时,不要吸烟、喝酒以及喝浓茶或咖啡,以免引起心动过速或心率失常。

5.情绪要保持稳定。

做心电图时医生要在病人的胸前、脚脖上、手腕上接上花花绿绿的电线,有些女性会感到害怕,生怕会触电,心电图机还未开,心跳已经加速。其实,这些电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不会向人体输入什么东西,就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一样,所以千万不要有恐惧感,才能让检测更加准确。

4、导联心电图位置你知道吗?

一、心电图导联中的地线导联

此外,还有就是在记录心电图的时候还会将右腿与心电图机的地线相连接,从而称之为地线导联。

二、心电图导联中的加压单极左/右上肢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将其余两个肢体引导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样记录出来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记录的电压要增加50%,利于观测心电图。

三、心电图导联中的单极胸导联

单极胸导联将探查电极放置在心前的胸壁上记录心电图,称单极胸导联。常用记录位置有六个。V1导联是把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导联放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导联放在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V5导联放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V6导联放在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将左臂、右臂及左腿的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接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

V 1 导联通常在右心室和右心房上方;

V 2 、V 3导联多在室间隔上方靠近左室;

V 4 ~ V 6导联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上方。

因此,在 V 1 导联(偶尔在 V 2 导联)P 波是双向波,因为去极化是从右心房开始的(朝向 V 1 导联),第二部分 P 波源自左心房,远离 V 1 导联。V 3 ~ V 6 导联上的 P 波通常是正向,因为这些导联大多在左心房上,反应左心房朝向这些导联的激活。依据 V 导联的位置,V 1 导联上有一个初始的小正向波(R 波),代表从左至右的(因此是朝向此导联的)间隔去极化。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深 S 波,该波从右至左(背向该导联)移动。与之相反,V 6 导联有一个初始负向波形(Q 波),代表从左至右,即背向此导联的初始间隔激活。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高的正向偏转(R 波),其传导方向是从右至左,因此是朝向该导联方向。若检查 V 1 ~V 6 导联(在胸壁上从右至左排列),R 波的幅度在逐渐增大,表明更多左心室作用力朝向此导联;而 S 波深度在减少(表明左心室的作用力背向此导联)。因此 R 波幅度的逐渐增大,被称为 R 波的心前区进展。这种改变(R/S ≥ 1)通常发生在 V 3 和 V 4 导联之间(正常过渡区)。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