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作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25 09:08:56
分享:
1、十五络脉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作用?

⑴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布于鱼际部。

⑵ 手阳明之别络:从偏历穴处分出,在腕后三寸处走向手太阴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牙齿,其支脉进入耳中,与宗脉会合。

⑶ 足阳明之别络:从丰隆穴处分出,在外踝上八寸处,走向足太阴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向上联络头项,与各经的脉气相合,向下联络咽喉部。

⑷ 足太阴之别络:从公孙穴处分出,在第一趾跖关节后一寸处,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⑸ 手少阴之别络:从通里穴处分出,在腕后一寸处走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在腕后一寸半处别而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系舌本,连属目系。

⑹ 手太阳之别络:从支正穴处分出,在腕后五寸处向内注入手少阴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网络肩髃部。

⑺ 足太阳之别络:从飞阳穴处分出,在外踝上七寸处,走向足少阴经。

⑻ 足少阴之别络:从大钟穴处分出,在内踝后绕过足跟,走向足太阳经;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行,走到心包下,外行通贯腰脊。

⑼ 手厥阴之别络:从内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浅出于两筋之间,沿着本经上行,维系心包,络心系。

⑽ 手少阳之别络:从外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绕行于臂膊外侧,进入胸中,与手厥阴经会合。

⑾ 足少阳之别络:从光明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厥阴经,向下联络足背。

⑿ 足厥阴之别络:从蠡沟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少阳经;其支脉经过胫骨,上行到睾丸部,结聚在阴茎处。

⒀任脉之别络:从鸠尾(尾翳)穴处分出,自胸骨剑下行,散布于腹部。

⒁督脉之别络:从长强穴处分出,挟脊柱两旁上行到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从肩胛部开始,从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

2、络脉到底有多重要?络脉不通一身疾病!

络脉畅通疾病不生

在络脉中运行的血液,一方面通过体表的阳络营养着皮肤和黏膜,另一方面则通过人体内部的阴络营养着人体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同样,在气络中运行的经气,一方面通过体表的阳络在人体的外部形成了一个屏障,保护人体不受外来致病因素的侵害;另一方面,通过体内的阴络,调整控制着肌肉骨骼、五脏六腑的功能,使人体的内部处在一种平衡、和谐而稳定的状态,在气络和血络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处在一个“外安内和”的状态。人体如处在“外安内和”的状态,各种外部的和内部的致病因素就将无机可乘,人体就会维持健康的状态。所以说,人体健康是建立在络脉通畅的基础上,只有络脉通畅,经气和血液才能正常运行到人体的每一个地方,从而发挥调节控制和营养人体的作用,确保人体的健康。

络脉不通疾病发生

络脉在正常情况下是畅通无阻的,如果外来病邪侵袭人体,热毒损伤了人体的阳络,就会造成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下降,调节控制功能失常,发生感冒发烧等。如果病邪进一步深入侵袭阴络,热毒留滞在肺络,就会造成肺炎;损伤心络,就会造成心肌炎;损伤肾络就会引起肾炎。

在正常情况下,循环在脏腑的阴络也是畅通无阻的。阴络的畅通无阻保证了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就不会产生内脏疾病。如果由于外邪侵袭、情绪失常以及外伤等影响损伤了阴络,造成络气郁滞,脏腑的协调平衡被破坏,信息传导调节控制功能也就变得不正常。如肝络气滞,就会引起两肋部胀满;脾络气滞,就会发生食后腹满,不能饮食;脑络气滞,就会出现烦躁、焦虑;四肢的络气郁滞,就会出现肢体麻木、酸胀疼痛等。

络气郁滞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为络脉瘀阻,络脉瘀阻最容易造成的就是血管系统的血运受阻、脏腑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如果脑络瘀阻,就会出现脑动脉硬化、头晕头痛;心络瘀阻就会出现冠状动脉硬化、心肌供血不足、胸闷胸痛。

络脉在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等原因的影响下还可以引起绌急,也就是痉挛。脑络绌急可以造成大脑供血的短时间中断,出现头晕眼黑,甚至半身肢体麻木,说话不清楚,心络绌急主要会造成心绞痛,常伴随胸闷气短、心慌出汗。

络脉在瘀阻、痉挛病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络脉瘀塞,也就是络脉完全闭塞了,血液不能通过,信息不能传达。脑络瘀塞就会导致脑血栓、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心络瘀塞就会造成心肌梗死,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