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反张和打挺的区别 用这水冲奶粉当心害了自家娃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25 04:45:12
分享:
1、用这水冲奶粉当心害了自家娃

水被誉为生命之源,但不同的水所含的物质不一样,有些物质是会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哟,特别是当水中含钠或其他矿物质,会加重宝宝的肾脏和身体的负担。哪5种水千万别用来给新生宝宝冲奶粉呢?现在我们详细看看:

1、矿泉水或矿物质水

其中之一就是矿泉水或矿物质水,因为不论是矿泉水中有天然存在的钠或其他矿物质或者是后天添加的钠或其他矿物质,都会不利于宝宝稚嫩的肾脏,加重其排泄负担。

2、放置过久的水

放置过久的水容易被细菌污染,而且其内含的硝酸盐会向亚硝酸盐转化增加,所以一般放置超过12~24小时的保温瓶(壶)中的水或滚水壶剩下的水,是不适宜用来给新生宝宝冲奶粉的。

3、再度煮沸的水

无论是成人还是宝宝,不适宜饮用重复煮开或反复煮开的水,因为重复煮开或反复煮开的水其水分蒸发浓缩会析出浓度较高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4、家用滤水器过滤出来的水

还有一样就是家用滤水器过滤出来的水,因为滤水器往往不能及时清洗及检测,所以很可能藏有大量细菌,致使水被污染。

5、家用硬水软化器处理过的水

家用硬水软化器的处理原因是用盐(钠)来置换,去除水中钙、镁等离子,但这种处理结果往往是使水中钠(盐)过多,不利于宝宝肾脏。

妈妈们应该知道以上5种水千万别用来给新生宝宝冲奶粉。其实冲奶粉是一项技术活,各位新妈妈千万别忽视哟,用什么样的水冲调,一次冲多少毫升,水温该控制在多少度等都是有讲究的,不能掉以轻心哦。

2、当妈的都看一下,孩子有这表现必是脑瘫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存在以下情况,你的孩子很可能患脑瘫!

5、哺乳困难

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存在以下情况,你的孩子很可能患脑瘫!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存在以下情况,你的孩子很可能患脑瘫!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存在以下情况,你的孩子很可能患脑瘫!

14、小儿易惊

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5、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

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

3、妈妈,别让你的疏忽要了孩子的命

小冰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丈夫对自己十分体贴,自己也给丈夫添了一对可爱的儿女,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叹,羡慕。本来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个家庭啊,但是就在前几天一个厄运降临在他们的身上,5岁大的儿子在睡觉的时候把才9个月的女儿给压死了。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下午,本来是两个孩子都在玩,自己也陪着,后来孩子玩累了就要睡觉了,看着也快一个下午过去了,孩子们熟睡的脸庞,让小冰感动十分幸福,就悄悄的起床了,想着趁孩子睡的时间煮好饭菜,等会孩子一醒就可以吃了。

在厨房忙活了一会,因为不放心孩子,中途小冰也去看了一眼,两个孩子还是睡的很香,也没有醒的迹象,就放心去厨房继续煮饭了,终于忙活好了,小冰再次回到了房间,这时候入眼的景象,小冰觉得这是一生的噩梦,本来5岁的儿子是趴着睡的好好的,但是现在竟然是仰着睡在了9月大的宝宝身上,小冰当时都懵逼了,赶紧把女儿抱出来,一探,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赶紧送往医院抢救。

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尽管医生护士已经尽了全力,孩子最终还是回天乏术,小冰整个人都要崩溃了,自己就煮个饭的时间,宝贝女儿就这么没了,实在是接受不了啊,小冰是悔得肠子都青了,自己要是不煮饭,是不是女儿就不会走了。

我们都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不管是怎么样都会很伤心的,但是尽管这样的事情,因为家长的懈怠疏忽,孩子发生意外死亡受伤的事情还是一直在发生,家长们难道还是不能长点心吗,想想看,要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孩子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会不会痛不欲生,我想答案一定是会的,所以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孩子,做好预防意外的措施。

有很多的家庭是住在高楼的,这样的地方如果家里有孩子的话,一定要注意窗台以及阳台的防护,孩子很容易就会因为贪玩,攀爬,一个不注意就会从高空坠落,相信这样的案例我们也是见过不少的报道的。

孩子因为年纪小,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很好奇什么东西,很多的幼儿烫伤就是因为家长平时不注意,将热水杯或者是带有高温的液体的容器之类的,放在孩子很容易够到的地方,你要知道孩子只要是不小心碰倒的话,那可真的就是一个悲剧了。

出门在外,一定要确保自己孩子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这样的话,才能及时保护孩子。

孩子是不懂什么电之类的,所以很可能就会把电源之类的东西,插座,拖线板,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孩子的触电,这种事故可不是简单的受伤,而是有生命危险的。

孩子还小的时候,卫生间和厨房也要控制少进,这里地滑还有各种的刀具之类的很容易就会导致意外的发生,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4、新妈必知,孩子有这表现恐是要生病了

宝宝生病之前的5个征兆

1、情绪反常

从情绪变化能看出宝宝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宝宝在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哭不闹,而且容易适应环境,但生病的孩子情绪往往异常。

宝宝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常是发热的征兆;而目光呆滞、两眼直视、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除以上明显征兆外,宝宝还可能表现出萎靡不振、烦躁不安或爱发脾气。

对于宝宝因疾病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父母一定不要对他呵斥,一方面要予以理解,另一方面更要爱护他。因为疾病和情绪可以相互影响,宝宝疾病会使他情绪发生变化,而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病情。

2、食欲变化

健康的儿童能按时进食,食量也较稳定。如果发现食欲降低、食欲突增或者拒食的话,往往是宝宝患病的前兆。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

生病宝宝的食欲改变并不仅仅体现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还会使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儿童糖尿病,多饮多食,吃不饱,即使吃得多,体重也还是不升反降。

3、睡眠不佳

正常的婴儿一般入睡较快,睡得安稳,睡姿自然,呼吸均匀,表情自如。生病的宝宝通常夜间睡眠状况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稳等。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和神经痛等都会使宝宝夜间睡眠不好,瘙痒、肠胃系统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会使宝宝从夜间睡眠中惊醒。

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可能是发热;若入睡前爱用手搔抓肛门,可能是患了蛲虫病;患佝偻病的宝宝也常会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容易激怒;而睡觉前后不断咀嚼、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

4、多汗

生理性的小儿多汗常见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厚等,还有的在吃饭或吃奶时全身出汗或额头冒汗,这些都属正常现象。且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也比成人多。

而病理性出汗往往出现在小儿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如:平卧或睡眠时,也可能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病理性多汗除多汗外,往往还伴有其他的疾病症状,如营养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5、排便异常

排便异常也是宝宝生病的征兆,便秘和腹泻都预示着宝宝身体不适。95%的便秘属于功能性原因,这并非身体本身异常,通常给宝宝多吃些蔬菜或其它高纤维食品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应该鼓励孩子多活动,增强参与排便肌肉的肌力,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5、看了这篇文章,你的娃肯定会好好吃饭

孩子好好的怎么就不爱吃饭?

先来点专业知识了解一下孩子不爱吃饭、挑食滴原因。

妈妈们要知道0-6岁的孩子对的食物的颜色、形状、质感挑剔是很正常的。有时候昨天还大口大口吃的食物今天就宣判“死刑”了。有时候孩子每餐只坚持吃一种食物,这就是一些营养专家说的“食物缺口”。

我看过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营养师Nancy Hudson说过这样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孩子挑食是一种对新事物的恐惧。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怪癖。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因为不知道它们是否安全。” 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从来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就统统放进嘴里,是有点难以接受呢~

到孩子4~5岁的时候,这种恐惧就慢慢减少了。偷偷告诉大家一条黄金定律就是:小孩子喜欢做的事都是对他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有规律的,不管是睡觉还是吃饭。(我就一直给小小希保持规律的吃饭习惯和作息习惯,别提有多省心了现在。)

挑食有时候也是小家伙宣布独立的一种方式。“干嘛你让我吃啥我就吃啥!”这时候他们的挑食跟食物本身没有多大关系,食物时无辜滴~

还有,最后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都好动,就不能安安静静坐在一个地方吃饭。这时候,妈妈们可以开动脑筋是食物上下功夫,吸引孩子啊,减少别的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物,什么动画片啊,小玩具啊,小宠物啊,通通远离孩子的视线。让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你能好好吃饭么??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那具体我是怎么做让小小希乖乖吃饭呢~~ 下面的10条,请妈妈们拿走,尽情发挥~不用谢!

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放到可爱的容器中,不光孩子爱吃,给家人做个爱心早餐也喜欢的不行不行的呢!

在菜的形色上搞点花样,吸引小朋友的兴趣。比如啊,可把孩子不爱吃的猪肝切成手枪、火箭、小兔子,手不巧的妈妈可以用模型,把食物切一下,再刻一下就好了(这招超简单~手残星人也能学会的好不好);最后再来点番茄酱、沙拉酱装饰一下,大功告成!

拜托妈妈不要问孩子:“晚饭你想吃点什么呀?”这样孩子只能从他认识的仅有的几种食物里选择。正确做法是,妈妈列举几种健康的食物,让孩子在这里选。

给孩子新的食物从少量开始。孩子的胃那么小,准备一大盘饭,看看都饱了。比如孩子下午饿了,先吃一小片芒果,让孩子尝试熟悉新味道,然后再慢慢增加量。

记住! 孩子有一个敏感的味蕾。孩子有时候仅仅是不喜欢一种食物的质地、颜色。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讨厌一种他们根本没有吃过的食物。这可不是什么病啊,妈妈们不要焦虑。

让孩子参与到准备食物的过程中。从买菜到做饭,这样孩子会有一种食物出自他手的小小成就感,自然爱不释手。(虽然有时候做的很丑,但是孩子不嫌弃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己做的饭,再丑也要吃下去!!)

提高孩子吃的食物的营养价值。哪怕量少一点,但是补充的营养足够了。

经常跟小朋友说每种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在屋里放一些食物挂图,不经意的告诉孩子多吃蔬菜可以帮助小朋友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对食物的好感会慢慢培养起来。

做孩子的好榜样,做个不挑食的好妈妈、好爸爸。(孩子也是很会察言观色滴,爸爸妈妈都不好好吃饭,我也不好好吃饭!)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世界在慢慢扩大,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东西,也会慢慢改掉挑食的习惯。

6、常被家人忽略的这小病竟足以要孩子命

儿科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痛、耳道流脓和发热的症状,其实这是小儿急性中耳炎的表现,出现中耳炎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可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上中耳炎呢?

中耳腔好比一个房间,房间的“下水道”开口于鼻咽部,称为“咽鼓管”。婴幼儿时期,咽鼓管的发育不完善,既短又直,管腔较宽,上呼吸道感染极易由此向中耳腔扩散造成中耳炎。临床上,感冒发烧,鼻塞流鼻涕几天后因为耳朵痛前来就诊的患儿非常多见。因此,感冒时做好鼻腔护理,避免不合理地擤鼻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小儿急性中耳炎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

根据症状和耳部查体及听力学检查,不难做出急性中耳炎的诊断。正规治疗后该病多可以痊愈,对小儿的听力不造成永久影响,家长朋友们大可不必过度焦虑。耳用和口服抗生素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手段。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有家长因为担心抗生素有副作用,会产生耐药性而不愿使用或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对于低龄儿童更是如此。然而,中华医学会的临床指南指出,针对化脓性中耳炎抗生素疗程应当大于七天。

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也表明,二岁以下的急性中耳炎患儿更应使用抗生素。此外,基于上述发病原因,急性中耳炎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是鼻用减充血剂。简单来说就是用滴鼻剂收缩鼻腔血管使鼻粘膜消肿,进而“疏通”阻塞的咽鼓管。但小儿使用该药通常需要稀释,且不宜超过一周。

炎症消退后,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炎症消退以后,通常患儿在用药一周后复查咽鼓管功能。不仅要复查鼓膜情况,还要复查声导抗。声导抗可以简单理解为“中耳压力测试”,是评价咽鼓管功能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这项检查时间短、无创、费用低廉,请家长朋友们务必配合完成。

有大量患儿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咽鼓管功能仍未恢复。通俗点理解就是中耳腔这个房间的下水道阻塞甚至造成房间积水。症状表现为耳闷或听力下降持续存在;查体发现中耳腔积水,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加以处理,多可在数周内恢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