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经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周围神经疾病——面神经炎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1 15:35:28
分享:

1、面神经的不同节段病变可有哪些表现?

由于起至膝状神经节的味觉纤维走行于面神经管内,继而与面神经分离形成鼓索神经,后加入舌神经,支配舌前2/3的味觉。

⑴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的病变,即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⑵如再发生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

⑶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尚有患侧乳头肌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苞疹,为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引起,称为Hunt综合征。

2、分级

关于面瘫国际上常采用分级法进行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具体如下:

Ⅰ级:两侧对称,各区面肌功能正常。

Ⅱ级:轻度面肌功能不良,静态对称,稍用力能闭目,用力时可动口角,可略不对称,刚能觉察的联动,无挛缩及半面痉挛。

Ⅲ级:中度面肌功能不良,肌张力差别明显,但无畸形,可有抬眉不能,用力时眼睑能完全闭拢,用力时可动口角,但不对称,有明显联动,挛缩及半面痉挛。

Ⅳ级:中重度面肌功能不良,肌张力明显减弱或畸形不对称,不能抬眉,用力时眼睑不能完全闭拢,口部运动不对称,有严重的联动或痉挛。

Ⅴ级:重度面肌功能不良,静态不对称,额无运动,闭目不全,用力时睑、口角略能动,常无联动、挛缩及半面痉挛。

Ⅵ级:面全瘫,无张力,不对称,无联动,挛缩及痉挛。

3、鉴别诊断

⑴急性脑血管病:面瘫大多数为单侧中枢性面瘫,少数可以为周围性面瘫(如病灶在脑桥下方)但常伴有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如Millard-Gubler综合征是基底动脉的短旋支闭塞。除了同侧周围性面瘫外,还有同侧展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

⑵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对称性肢体松弛性瘫痪。

⑶颅底肿瘤或炎症:多为慢性起病,多有原发病或其他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如听神经瘤常伴有听神经损害表现。

⑷其他原因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中耳炎引起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有原发病的病史和症状体征。

4、治疗

目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病毒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还有争议,一项551例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显示:特发性面神经炎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龙,治疗随访观察三个月和九个月,症状有显著改善,而单用抗病毒治疗则无效,新近几个荟萃分析研究显示:早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龙治疗对Bell,s麻痹有效,单用抗病毒治疗阿昔洛伟和西伐洛纬比单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疗效差,而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抗病毒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比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明显改善,但是对于有明确病毒感染因素诱发的面神经炎,如Hunt综合征,仍推荐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

5、手术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中80%-85%经过药物、针灸和理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肌电图面神经诱发电位损伤达90%以上,恢复的可能性小,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面-舌下神经或面-副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不肯定。

6、预后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数在发病后1-2周开始恢复,为80%-85%患者可恢复正常,15%患者恢复差或者遗留后遗症,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如下:

⑴病变部位及面瘫的程度:茎乳孔以下面神经炎症状轻恢复较好,膝状神经节以上的面神经炎症较重,恢复差,完全性面神经恢复差。

⑵发病后三周仍未开始回复。

⑶年龄大于60岁。

⑷Hunt综合症。

⑸存在引起继发性面瘫的因素,如糖尿病、妊娠等。

⑹肌电图提示面神经动作复合电位下降超过50%。

⑺治疗开始时间:发病后三天内治疗效果好,超过七天治疗效果差。

⑻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病毒药的应用:部分研究表明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病毒药者恢复较好,而为使用者恢复较差。

周围神经疾病——面神经炎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